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油雾吸收器
常用的两种解析法求传质单元数的方法分别叫做()、()。
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处理低浓度易溶溶质的气体混合物,如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入口气体的组成y
b
增加,则此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数N
OL
将()。气体出口组成y
a
将()。液相出口组成x
a
将()。
吸收过程是分离()。
A:液体混合物;
B:气体混合物;
C: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
亨利系数E值愈大,则表明该气体的()。
某合成氨厂变换气中含CO
2
27%(体积),其余为N
2
、H
2
、CO(可视作惰性气体),含量分别为18%、52.4%、2.6%,CO
2
对惰性气体的比摩尔分数为(),比质量分数为()。
A:0.37,1.74
B:1.74,0.37
C:1.37,0.74
D:0.74,1.37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吸收操作线是通过()得来的,在Y-X图上吸收操作线通过(D://X2、Y2)、(E://X1、Y1)两点。
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有何应用?
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
其它条件不变,吸收剂用量增加,填料塔压强降()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视具体情况而定
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1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
2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
什么是最小液气比?适宜液气比如何选择?增大液气比对操作线有何影响?
干气密封系统中,前置密封气介质是(),使防止机体内介质污染()。
在吸收操作中,对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属()控制,对难溶气体则属()控制。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有哪些?
实验室中用水吸收CO
2
属于()。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NH
3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计算题:在常压101.33kPa、温度下,溶质组成为0.05(摩尔分数)的CO
2-
空气混合物与浓度为
的25水溶液接触,试判断传质过程方向。 已知常压、25℃下CO
2
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为
。
在某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进行低浓度吸收,该过程可视为液膜控制。若入气量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增加;
B:减小;
C:不定;
D:基本不变。
计算题:在逆流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溶质组分A,吸收塔内操作压强为106kPa,温度为30℃,混合气流量为1300m
3
/h,组成为0.03(摩尔分数),吸收率为95%。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试求进入塔顶的清水用量L及吸收液的组成。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65X。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系统温度增加时,其溶解度系数H将()。而当系统中液相总浓度增加时,其相平衡常数m将()。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是()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总是在其平衡线的()。
A:小于,上方;
B:大于,上方;
C:小于,下方;
D:大于,下方。
吸收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有何应用?
提高液气比,从提高吸收推动力和降低吸收阻力两方面综合考虑:()。
A:气膜控制有利;
B:液膜控制有利;
C:气、液膜共同控制有利。
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
I
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
I
接近于()。
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的流速。
A:气相
B:液相
C:气液两相
D:视具体情况而定
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ya=2×10
-4
Kmol/(m
3
s),kxa=0.4kmol/(m
3
.s)。则该吸收过程为()膜阻力控制。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该气体为()溶气体。漂流因数可表为(),它反映()。
吸收操作温度升高,相平衡常数m变(),吸收推动力();吸收压强增大,相平衡常数m变(),吸收推动力()。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
,基本上属于()。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两相扩散控制
由双膜理论可知,()为吸收过程主要的传质阻力;吸收中,吸收质以()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再以()的方式通过液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