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

清末的礼法之争是中国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大论证。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请比较“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春秋时期,()提出为政“宽猛”的主张。
试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礼法之争。
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为核心。
A:仁义
B:人治
C:仁礼
D:法治
法律史的发展与进步,必然是个人权利的平等代替家族血缘身份的不平等。
《大同书》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章太炎
沈家本修律的基本原则是“(),博稽中外。”
下列各项属于范仲淹思想的有()。
A: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B:"审刑名"的司法原则
C:改革官制,"革故鼎新"
D:"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A:求上帝的保佑
B:上帝立周
C:动摇了神权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孔子,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儒家对周礼的态度是完全继承。
商鞅认为使法令保持统一的方法是()。
A:统一刑罚的标准
B:只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
C:统一教育的内容,取缔一切不合法令,不利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D:统一赏罚
秦朝“法治”思想的内容有()。
A:礼
B:法
C:术
D:势
E:义
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庄子》。
耶律楚材的著作有《湛然居士集》和()。
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提出的。
引经决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
()和丘濬的法律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发展的概况。
朱熹认为“德”是()上的道德品质或善心。
A:理论
B:价值观
C:世界观
D:心理
朱熹认为"天理流行"、值得效法的朝代是()。
A:周
B:夏
C:汉
D:商
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的()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继其之后,中国奴隶社会又经历了殷商和西周两个王朝,直到()之交才转入封建社会。
()和天志是墨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春秋决狱始于()。
A:秦
B:西汉中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中期
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商鞅
B:子产
C:管仲
D:慎到
法家所主张的立法原则有()。
A:随时变
B:量可能
C:循天道
D:因民情
周公"慎罚"说的主要内容有()。
A: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B: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C:刑罚适中
D: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晋代律学家()从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
A:鲍敬言
B:杜预
C:张斐
D:刘颂
法家提出的"壹法"是指统一立法权、统一()、统一人们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