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

“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
B: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
C: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D: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孟子说:世人所谓不孝的行为有五项:四肢懒惰,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一不孝;博弈饮酒,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二不孝;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
庄周梦蝶 
孔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几种过失,分别是()。
A:该说的话不说
B:话说的太多
C:不看脸色而贸然开口
D:不该说话时而说话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的恰当意思是()。
A:知道其荣耀,却安守其卑辱,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的人,在品德上达到满足完美的境地,就可以重新归于简朴了。
B: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浑全未破的原始、真朴之地。
C: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原初的真朴之地。
D: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仁德方面永远不知足,循环往复地从简朴之道开始。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认为应当“以德报怨”
B: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
C:儒家在做人上既有坚守,又有随实际情况而变通流转的处世智慧
D:孔子认为骄傲且不知反省的人是不可取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之后的两句话是()。
A:为生民立道
B:为往圣继绝学
C:为万世开太平
D:为人则为人道
孔子重“礼”,孟子重“义”,荀子重“法”。
法家提倡“霸道”。
1907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
什么叫谥号? 
子思受教于老子的高足曾参,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该诗句的作者是()。
《道德经》又称(),作者是()。
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是()。
《战国策》是经由汉代学者()重新整理定名的。
《黄帝内经》中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是说治病养生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韩非与荀子都认为人性是恶的,两者的对策有什么不同?  
“集”包括了各种诗文集子。
除了兼爱、非攻,墨子还主张什么?  
()、()为先秦显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论语》中的名句。
二十五史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知识体系主要集中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之中。
“子险于宋”的故事说明:()孔子在危难之时说这番话,是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大德者,必受命。”小人桓魋必不能违天而伤害自己。
A:孔子在危难之时仍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
B:“大德者,必受命。”
C:小人桓魋不能违天而伤害孔子。
D:神是主体,神的意志不可改变。
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是说:“不到他心里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难以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
B:此句中的“愤”:本义指因不满而愤怒或怨恨,这里指心里想弄明白还不明白,也指发愤图强
C:此句中的:“悱”:指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D:此句是说学习时老师不要激怒学生,不要打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