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高校教师招聘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认为“趋乐避苦”是人性的自然要求的思潮是()。  
A:自由主义
B:实用主义
C:拜金主义
D:享乐主义
教师道德公正最基本的要求是()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
D:秉公办事
意识具有稳定性,因此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有限。
耻辱和荣誉是不可分的,一个人的荣誉感越强,就越能知耻,耻辱心就越发达。一个恬不知耻的人就无所谓荣誉感,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荣誉。
下列有关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B:道德实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C:道德品质不能成为区分和体现人格差别的标准和尺度
D:个人主观努力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责、特殊的利益和活动方式,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道德样式及各种职业道德相互区别的个性特征。
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   
A:天人合一
B:重义轻利
C:三纲五常
D:重农抑商
教师道德品质不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和一般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具体体现在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对教师而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通常是一致的。
关于人本主义思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初期以理性和人道主义为内核
B:产生之初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
C:经过马克思的提炼,形成较为完善的近代人本主义思潮
D:在现代转向批判传统理性
影响教师公正观念的因素有()
A: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职业劳动的目的的制约
B:教师教育规律
C: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D: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教师道德义务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长期利益和教师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道德行为的是()
A:无知行为、被迫行为
B:儿童和野蛮人的行为
C:教师的地点行为
D:教师自主自愿选择的行为
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是()
A:建构教师道德教育机制
B:健全教师道德运行机制
C:加强教师道德约束机制
D:形成教师道德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要培养勤奋品质的原因在于()
A: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快
B:高校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必须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科学理论程度
C: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D:高校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
从教师规范体系他律到自律阶段的转化,从师德义务到师德良心的升华,才是教师个体意识、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升华。
高校教师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道德规范,真正使研究的项目服务一线、服务社会。
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只要行为者面对两种以上的选择,那么他的行为选择就应承担道德责任。
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就应该做到()
A:深入了解学生
B:尊重和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
D:对学生一视同仁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生存、发展、创造等活动满足社会、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
关于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要是为了好的道德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B: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的
C:只要手段是道德的、合理的,目的是无所谓的
D:在评价教师道德行为时应坚持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
教师的荣誉观既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正的客观评价,又是教师自己的主观意向。
教师在选择道德行为时,道德认识的高低有时会直接决定道德行为的正误。
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
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
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
教师道德品质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与习性,同自然养成的一般生活习惯或习性是相同的。
高校教师要有对生态、环境的关怀意识,增强其承担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方面的教育的能力。
19世纪中,俄国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包括:重视教育、崇尚民主人道精神、尊重学生个性、为劳苦大众服务。
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