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

患者,女,42岁,发现皮肤黄色斑块12年,胸闷4年,反复发作胸痛1年。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血压138/90mmHg,心率74次/分,节律齐,无心脏杂音。双侧上眼睑有扁平黄色瘤,手指、足跟肌腱处见结节状黄色瘤,两眼有明显的角膜弓。血脂测定结果为:TG1.6mmol/L,TC9.2mmol/L,HDL-C1.0mmol/L,LDL-C7.5mmol/L。其父亲有冠心病,死于心肌梗死;母亲有高血压,现年68岁。哥哥有高脂血症,两个妹妹中一个有胆固醇增高。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按WHO的分型标准,该患者可诊断为哪一型高脂血症()。
A:Ⅰ型
B:Ⅱa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要进一步确诊,可进行下述何种检查()
A:ApoAⅠ、ApoB含量测定
B:LDL受体基因检测
C:Lp(a)含量测定
D:LPL活性测定
E:CETP含量测定
患者男性,脾大,骨髓穿刺"干抽",骨髓活检纤维组织增生,白细胞3.0×10/L,淋巴细胞0.75.糖原染色阳性,耐L-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毛细胞白血病
C: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尿液微量清蛋白的参考范围为()
A:(1.27±0.78)mg/mmolCr
B:(2.27±0.78)mg/mmolCr
C:(3.27±0.78)mg/mmolCr
D:(4.27±0.78)mg/mmolCr
E:(5.27±0.78)mg/mmolCr
当肾小球滤过率为25ml/min时,属于肾功能减退的()
A:肾储备功能恢复期
B:肾储备功能丧失期
C:氮质血症期
D:肾功能衰竭期
E:肾功能正常
黑热病患者的贫血特点是()
A:红细胞压积降低
B:红细胞、白细胞减少
C: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减少
D:仅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
关于正常菌群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上最常发现的是表皮葡萄球菌
B:肠道正常菌群中最多的细菌是双歧杆菌
C: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最多的细菌
D:鼻腔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
E:口腔最常见的是甲型链球菌
病人,女,48岁。因尿液浑浊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淡黄色,镜检有大量结晶、无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液加热后不变清,而加酸后变清且有气泡,其最可能的结晶是()
A:胆红素结晶
B:胆固醇结晶
C:碳酸盐结晶
D:磷酸盐结晶
E:尿酸盐结晶
酶法(CHOD-PAP法)测定血清胆固醇时不用下列哪项试剂()
A:甘油激酶
B:胆固醇酯酶
C:胆固醇氧化酶
D:4-氨基安替比林
E:辣根过氧化物酶
表示有较低的准确性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A:AUC=0.1
B:AUC=0.5
C:AUC=0.6
D:AUC=0.8
E:AUC=0.9
F:AUC=1.0
巨球蛋白血症时,升高的免疫球蛋白类别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产气荚膜梭菌致病因子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内毒素
B:产生外毒素及多种侵袭酶类
C:过氧化氢酶
D:血浆凝固酶
E:尿素酶
正常人骨髓中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
A:1:1
B:1:2
C:1:4
D:(2~4):1
E:2:1
瑞氏染色后,RBC偏红、白细胞核淡染或不着色提示()
A:血涂片太厚
B:白细胞数量太多
C:染色偏酸
D:染色偏碱
E:白细胞发育不良
尿毒症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为()
A:高钙血症
B:高磷血症
C:低钙血症
D:高镁血症
E:高钾血症
流式细胞仪采集的前向散射光信号反映()
A:荧光的强度
B:细胞的大小
C:细胞表面的光滑程度
D:细胞的多少
E: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
下列哪项是纤溶酶的生理作用()
A:裂解纤维蛋白原
B:裂解纤维蛋白
C:水解多种凝血因子
D:分解血浆蛋白和补体
E:以上都是
酶介质法做Rh血型鉴定时,木瓜酶主要作用是()
A:在致敏的抗体之间搭桥
B:消弱红细胞表面电荷
C:在红细胞膜之间搭桥
D:增加红细胞表面所带电荷
E:改变致敏抗体结构
关于酶法测定体液电解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精密度和特异性不如火焰光度法
B:黄疸对酶法测定体液电解质有干扰
C:溶血对酶法测定体液电解质有干扰
D:脂血对酶法测定体液电解质无干扰
E:脂血对酶法测定体液电解质有严重干扰
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是指能()
A:感染保虫宿主的阶段
B:感染动物中间宿主的阶段
C: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D:感染医学节肢动物的阶段
E:感染人体的阶段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的诱因不包括()
A:肿瘤
B:病毒性感染
C:胸腺发育不全
D:免疫抑制疗法
E:营养不良
对异源性ACTH综合征和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试验是()
A:血清皮质醇测定
B: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C:尿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
D:ACTH兴奋试验
E: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可抵抗HBV感染的抗体主要是()
A:抗HBsIgA
B:抗HBsIgG
C:抗HBeIgA
D:抗HBcIgM
E:抗HBcIgG
为鉴别CML与类白血病反应,首选()
A:POX染色
B:PAS染色
C:NAP染色
D:AS-DCE染色
E:铁染色
不属于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的是()
A:Bruton综合征
B:选择性IgA缺陷症
C:一过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D:DiGeorge综合征
E: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正常性抗体缺陷症
与中性粒细胞有关的异常结构是()
A:卒泡
B:豪焦小体
C:Russell小体
D:靶形细胞
E:镰形细胞
CK速率法测定时应用的指示酶()
A:MD
B:LD
C:HK
D:G6PD
E:POD
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阴道杆菌未见,大肠埃希菌为(++++),上皮细胞少见,白细胞>40个/HP,其阴道清洁度为()
A:Ⅰ度
B:Ⅱ度
C:Ⅲ度
D:Ⅳ度
E:Ⅴ度
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
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
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Ⅷ
D:因子Ⅹ
E:因子Ⅻ
鉴别原粒和原淋最适宜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物酶
B:糖原染色
C:碱性磷酸酶
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
E:酸性磷酸酶
胞体巨大,周边不整;胞核数目较多,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染色质呈粗网状,核仁1~2个;胞质丰富,染淡蓝和浅红色,有很多蓝紫色颗粒。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10~18μm;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排列紧密,分布不均,有明显厚实感,核仁1~2个,清晰,核膜清楚;胞质很少,亮蓝色,仅环于核周。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10~18μm;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核仁2~5个,界限清楚;胞质呈淡蓝色,着色均匀,浅淡。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12~20μm,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胞核较小,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模糊,胞核常被遮盖结构不清;胞质充满嗜碱性颗粒。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12~20μm;核染色质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较多,呈淡蓝色,内有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15~20μm,可见伪足突出;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不均匀,着色深,核仁1~3个,较大,界限不清;胞质呈深蓝浓稠,不均匀如油画感,核周有淡染区。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25~30μm,多呈梭形;胞核呈圆或椭圆形,染色质网状,多无核仁;胞质量少,分布于细胞两端,染蓝红色,可有细小紫红色颗粒。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8~15μm;核染色质凝聚呈条索状或块状,有明显的间隙,核仁消失;胞质可见嗜多色性。此细胞为()
胞体直径8~15μm;核染色质常排列成车轮状;核质丰富,染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有泡沫感。此细胞为()
胞体较大,直径20~40μm,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成簇分布;胞核常偏位,核染色质粗网状,1~3个核仁;胞质丰富,染深/灰蓝,边缘呈云雾状。此细胞为()
A:原始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中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F:浆细胞
G:破骨细胞
H:成骨细胞
I:内皮细胞
J:组织嗜碱细胞
K:颗粒型巨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