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下列不属于和谐沟通策略的具体做法的是()。
A:讽刺学生
B:理性的信息
C:和学生合作
D:适当的赞美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下列与之不相关联的词句是()。
A:吃亏是福,难得糊涂
B:一枝一叶总关情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美育与智育的关系是()的关系。
A:美与善
B:力与美
C:美与真
D:美与健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由()正式提出的。
A:保罗·朗格朗
B:E.捷尔比
C:R.H.戴维
D:洛尔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掌握学习法
B:发现法
C:头脑风暴法
D:讲授法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A:实践性
B:开放性
C:自主性
D:生成性
话布每米6.25元,买4.5米,应付()元。
A:28.125
B:281.25
C:28.215
小学生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个人卫生保健、环境卫生保健、合理的作息制度和( )
A:教学卫生保健
B:用脑卫生保健
C:用眼卫生保健
D:合理饮食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直线式
B:螺旋式
C:探究式
D:发现式
E:图文式
用0,1,5,8组成一个三位数,要求是3的倍数,结果正确的是()
A:180
B:158
C:850

一位四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差,考分低,几次考试成绩均未超过60分。任课教师大多认为他是低能儿。数学期中考试,面对一个个试题,他无从下手,却在卷面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0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0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见了0。"监考老师见到这张试卷,便对他讽刺挖苦。他一恼之下,竟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监考老师为此把他揪到办公室,一路上他还与监考老师扭打起来。然而,一位班主任在处理此事时却与监考老师不同。他仔细看过这张试卷后,就请这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又帮助他改正错别字,标上标点符号,整理成下面这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做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了,零分。"读完这段话,班主任对这位学生说:"你写了一首诗,一首很好的诗。这首诗写得很形象,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听了,露出了会意的微笑。接着班主任又说:"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你不甘心落后,要与零分再见。你要鼓起勇气和信心,把学习搞上去。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可以跟老师谈,老师们都乐意帮助你。"班主任的一番话,温暖了这位学生的心,他既激动又感动,从此发奋,考上了理想的初中。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这位班主任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
能用乘法结合律计算的式子是()。
A:0.18³3+0.82³3
B:16.5+23.5+4.9+1.1
C:0.125³72³8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中三项工作不包括()。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控制时间
D:选择教法
每次洗手都必须抹10次的肥皂,不然会觉得不舒服。这种状况属于()。
A:强迫观念
B:强迫情绪
C:强迫意向
D:强迫动作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包括()
A:交互性
B:及时反馈
C: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
D:自定步调
E:低错误率
如果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 )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通过努力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A:人的全面发展
B:教师专业发展
C: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D:以人为本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元认知策略包括()。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A:2~3岁
B:4岁
C:5岁
D:7~8岁

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师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推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请看以下两位教师的做法: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两位老师的做法。
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的发展水平。
A:我国的国情
B:社会政治
C:经济
D:文化
鱼池的占地面积是2500()。
A:公顷
B:平方米
C:平方千米
0.45³48=()。
A:21.6
B:2.16
C:2.160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