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目前大多数动态心电图仪自动判断室上性期前收缩是根据()。
A:P波的形态分类和PP间距提前量
B:QRS波群形态分类和PP间距
C:P波形态和RR间距
D:QRS波群形态分类和RR间距提前量
E:P波形态和QRS波群形态分类
患者男性,45岁,近1周反复发作心动过速,查体:心率为180次/分,律齐,体表心电图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的检查是()。
A: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
B:动态心电图
C: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
D:平板运动心电图
E:心室晚电位
目前心电图自动分析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对QRS波群检测困难
B:难以准确地检测P波
C:对T波检测困难
D:难以识别Q波
E:计算T波心电轴有困难
下列成人心电图正常值的标准,错误的是()。
A:PR间期为0.12~0.20s
B:P波时限<0.12s
C:V
2
、V
3
导联ST段上抬可达0.2mV
D:QRS波群时限不超过0.11s
E:QTc间期>0.44s
关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阐述,
不正确
的是()。
A:是指24小时内符合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标准的ST段下降幅度和总时间的乘积
B:是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指标
C:是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总负荷
D:对预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价值更大
E:TIB≥60(mm.min)/24h的患者常提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
可诊断为心房扑动(下传比例不固定)的是()。
A:f波,RR间距不等,心室率为150次/分
B: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C:F波,RR间距不等
D: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E:PR间期为0.12s,心率为140次/分
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A: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B:房性心动过速
C: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E:以上都是
梯形图如图4-5-4所示,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窦性期前收缩
C:房性期前收缩
D:交界性期前收缩
E:室性期前收缩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段缺血型压低或T波倒置
D:ST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E:T波低平
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传导时间时,S
2
刺激后的代偿间期完全,提示S
2
位于()。
A:窦房结周围干扰区
B:窦房结内干扰区
C:窦房折返区
D:窦房结有效不应期
E:心房有效不应期
患者女性,41岁。胸闷2月待查。心电图检查显示为窦性心律,可见长PP间距是正常窦性PP间距的2倍或3倍,应诊断为()。
A:心室颤动
B:室性逸搏心律
C:窦性停搏
D: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E:交界性逸搏心律
以下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QRS波群时限≥0.12s
B:V
1
、V
2
导联QRS波群呈rS波或QS波
C:Ⅰ、aVL、V
5
、V
6
导联R波增宽有切迹
D:V
5
、V
6
导联有q波
E: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关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心率<60次/分
B:可见于健康人
C:心率<55次/分时提示窦房结功能不全
D: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体育锻炼者
E:常见于正常成年人夜间睡眠时
患者男性,27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图4-7-4为连续2次S
1
S
2
刺激记录,2次S
1
S
2
刺激后的S2R间期明显不等,此现象称为()。
A:裂隙现象
B:蝉联现象
C:跳跃现象
D:拖带现象
E:温醒现象
目前一般建议心电图机采用的安全标准为()。
A:CF型
B:BF型
C:B型
D:100μ/A
E:10μA
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
A:窦性停搏
B: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C: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D:窦性心律不齐
E:以上都是
患者男性,51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图3-2-3-A、B所示,图3-2-3-A为未发病时记录,图3-2-3-B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
A:心肌缺血
B:变异型心绞痛
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D:早期复极综合征
E:非特异性ST-T改变
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心悸、头晕1小时就诊。既往心电图检查提示为A型预激综合征。查体:血压为70/40mmHg,心界不大,无杂音。心悸时记录的心电图如图3-16-2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B: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心室扑动
梯形图如图4-5-3所示,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房性期前收缩
B: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C: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窦性心律显著不齐
E: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隐匿性旁路是指()。
A:QRS波群起始部有delta波
B:PR间期<0.12s
C:房室旁路仅有前向传导功能
D:房室旁路仅有逆向传导功能
E:既可前向传导,又可逆向传导
关于二尖瓣型心影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段凸出及心尖上翘
B:心影呈梨形
C:常见于二尖瓣疾病
D:通常反映左心负荷增加
E: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影可呈"二尖瓣型"
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相比,肌钙蛋白Ⅰ的优点是()。
A:反映肾脏的损伤
B:反映大脑的损伤
C:不受肌肉损伤的影响
D:不受肝脏损伤的影响
E:不受溶血的影响
关于Brugada波形成机制的阐述,错误的是()。
A:SCN5A基因突变或错位
B:复极早期内向钠电流减少
C:复极早期瞬时外向钾电流增加
D:复极早期心室外膜与内膜之间电位差明显增大
E:动作电位2相内向钠电流增加
患者男性,36岁,体检心电图示额面QRS心电轴为+15°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范围为-30°~+90°
B: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范围为0°~+75°
C: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范围应为+30°~+90°
D: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范围为0°~-50°
E:额面QRS心电轴+90°~+120°属正常范围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的额面QRS心电轴属于()。
A:左偏
B:右偏
C:无偏移
D:极度左偏
E:重度右偏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额面QRS心电轴是指()。
A: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最大向量,代表心室除极的大小和方向
B: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最大向量,代表心室复极的大小和方向
C: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最小向量,代表心室除极的大小
D: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最小向量,代表心室除极的方向
E: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最小向量,代表心室复极的大小和方向
关于典型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
B: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
C:F波形态不规则,频率为340~430次/分
D:F波多呈2:1或4:1下传
E: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常为()。
A:左心室心尖部
B:冠状静脉窦
C:左心室室间隔部
D:左心室流出道
E:以上均可
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
不正确
的是()。
A: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
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
C: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D: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
E: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CK-MB可以检测的最小坏死心肌是()。
A:0.003g
B:0.02g
C:0.2g
D:2.0g
E:20g
国内采用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管径法)≥()。
A:25%
B:50%
C:70%
D:75%
E:90%
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
A: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B: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E: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