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来突出“有羽毛”这个本质特征。这是用了()。
A:变式
B:范畴
C:命题
D:推理

某小学五年级有一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不过,这个同学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惊人,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画画,象棋也走得很棒。针对他的问题,班主任张老师曾多次教育过他,但仍不见好转,他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于班里同学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张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你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育行为。
—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目前,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讲得过细,面面俱到;二是“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题练,上课用题练,讲解对答案;三是“一问到底”,满堂问,常常将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子里才肯罢休;四是“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 结合第一小题,你认为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A: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B:讲究语言艺术
C:注意启发
D: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狭义相对论认为()。
A:运动的时钟变慢
B: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
C:运动的方向上长度收缩
D:以上全对
教科书?
每盒装y块月饼,m块能装()盒。
A:my
B:m÷y
C:y÷m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术现代化
5.555千克<5吨55千克<5.5吨<5550千克,这样排列()。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教学设计题:
白鹅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jǐng),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tài),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li)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háng)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fèi)。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ō)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shē)侈(chǐ);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gǒu)。譬(pì)如吃了一口饭,倘(tǎng)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guān)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pí)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kuī)伺(Sì)。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mǐn)捷(jié)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gōng)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导因素
D:无关因素

记者对某市某县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高于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生”,总是依据教师的标准,主要靠教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一位教师决定改变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具体做法是每人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得到”3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这个称号的标准不少于3条。教师说,在新学期中,只要每位同学刻苦学习,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 应当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A: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D: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突出体现了周老师具有()
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D: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
一个电梯载重1200千克,如果每人体重45千克,至多能搭乘()人。
A:28
B:27
C:2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材料。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
A:实验
B:依据
C:具体化
D:指导
(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关心集体
张仲景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最早提出病理学说和采取分科治病的方法
B:开创了中医传统诊断法“四诊法”
C: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
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体现出来的。
A:实际操作
B:个人意愿
C:文化水平
D:职业技能
长江边烟雾迷蒙(mýng、m?ng),繁花似(shì、sì)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jiàn、qián)行()。
A:mãng、sì、qián
B:mãng、sì、jiàn
C:mãng、shì、jiàn
D:mýng、shì、qián
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对倔强的学生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A:心事倾诉
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
D:谈话沟通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少先队活动
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教学是完成学校()、实现()的基本途径。
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二):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并对该原则作出评价。
()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
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