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下列哪组血浆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帮助诊断代谢性酸中毒()。
A:[HCO^-3]下降,伴有[K^+]升高,[Cl^-]相对升高
B:[HCO^-3]下降,伴有[K^+]下降,[Cl^-]相对下降
C:[HCO^-3]升高,伴有[K^+]下降,[Cl^-]]相对升高
D:[HCO^-3]升高,伴有[K^+]升高,[Cl^-]相对升高
E:[HCO^-3]升高,伴有[K^+]下降,[Cl^-]相对下降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是()
A: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B: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C:CMV
D:EB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N-Apase也存在于正常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 )
血小板无力症表现为下列哪种成分的缺陷()
A:GPⅡb/Ⅲa
B:凝血因子
C:PF3
D:GPⅠb成复合物
E:GMP-140
目前采用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这两个参数组合,可区分经裂解红细胞处理后外周血中的()。
A:淋巴细胞群体
B:单核细胞群体
C:血小板群体
D:粒细胞群体
E:红细胞群体
下列属于低速离心机部件的是()
A:真空系统
B:冷凝器
C:离心转盘
D:水冷却系统
E:透光池
金标定量检测仪多用()
A:复合型免疫层析技术
B: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C:Acculevel的免疫层析法
D:荧光抗体技术
E: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二次电子检测系统不包括()
A:收集体
B:显像管
C:闪烁体
D:光电倍增管
E:视频放大器
纤溶系统是指________在特异性激活物的作用下使其转变成______以及_______降解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过程。
定性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统计资料,其来源应为()
A:统计报表
B:报告卡
C:日常工作记录
D:专题调查或实验
E:汇总后的数据资料
血浆AG指()。
A: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
B: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
C:血浆阴离子总和
D:血浆[Cl^-]与[HCO^-3]之和减去[Na+]
E:血浆[Na^+]减去[Cl]与[HCO^-3]之和
王某,男,35岁,喝牛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取剩余牛奶经4℃冷增菌后分离培养,该菌为革兰阳性菌,37℃无动力、CAMP试验(+),触酶(+),耐盐耐碱,据此判断最可能是何种细菌()
A:B群链球菌
B:鼠伤寒沙门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蜡样芽孢杆菌
E: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尿管型中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可形成( )
A:透明管型
B:粗颗粒管型
C:细颗粒管型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痰液镜检时可见到( )
A:阿米巴滋养体
B:卡氏肺孢子虫
C:细粒棘球蚴
D:卫氏并殖吸虫卵
E:鞭虫卵
临床检测中使用的蛋白芯片是以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为主要生物学基础的生物芯片,又称为()
A:免疫芯片
B:细胞芯片
C:组织芯片
D:DNA芯片
E:芯片实验室
PT正常,APIT延长最可能是缺乏因子Ⅰ、Ⅱ。( )
恶性肿瘤细胞特点包括核畸形、深染,核仁增大、增多,核质比失常等。( )
引起下列哪些疾病的病毒以动物为传染源()
A:乙型脑炎
B:流行性出血热
C:传染性软疣
D:森林脑炎
E:流行性感冒
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外毒素,菌毛
B:内毒素,外毒素,芽胞
C:内毒素,菌毛,荚膜
D:外毒素,菌毛,芽胞
E:外毒素,菌毛,粘附素
放射性活度是指()
A:单位时间内的核衰变数,即每秒衰变次数,用贝可勒尔(Becquerel,Bq)表示
B:单位质量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活度,以Bq/g或Bq/mmol表示
C: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放射性活度,以Bq/m1表示
D: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即碘化蛋白质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
E: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单位为Bq/g
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产生电弧,主要原因是()。
A:电泳缓冲液漏出
B:电泳缓冲液配有误
C:电极、加热板或自动进样器上有灰尘沉积
D:测序样本纯化不完全,含有盐性成份
E:加热板温度过高
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是()
A:白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柠檬色葡萄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患者急性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第3天,患者已清醒,维持阿托品化状态,出现抬头困难、抬臂困难,呼吸困难,无流涎,双瞳孔5mm大小,肺部无干湿啰音,监护示血氧饱和度下降。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经抢救后脱险,1个月后出现四肢麻木,末梢感觉异常,有疼痛感,这是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中间型综合征
B:迟发性神经病
C:中毒反跳
D:阿托品中毒
E:中毒性脑病
人工DNA重组中催化外源DNA与载体DNA连接的酶是()
A:限制性外切酶
B:限制性内切酶
C:DNA连接酶
D:DNA聚合酶
E:Taq酶
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含量,称试样0.2000g,滴定到终点时,消耗C(H2SO4)=0.2020mol/L硫酸溶液18.32ml,求样品中Na2CO3的含量()%
A:98.0%
B:98.06%
C:97.85%
D:98.01%
E:97.05%
FⅩⅢa作用的底物为( )
A:纤维蛋白原 
B:可溶性纤维蛋白 
C:交联纤维蛋白 
D:纤维蛋白聚合物 
E:纤维蛋白单体 
外周和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10%,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霍奇金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急性传染病(如伤寒)
E:以上都不是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有()
A:卵巢炎
B:无菌性脑炎
C:睾丸炎
D:肺炎
E:肾炎
用原位杂交法鉴定基因时,正确的是( )
A:需要基因的表达
B:事实上是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的检验技术
C:不能在正常细胞体中来进行
D:应该在液相中进行
E:可以对组织细胞进行一边培养一边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