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2323《操作系统概论》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往往会同时存在着许多进程,对每一个进程来说()
A:都具有顺序性
B:可能由于自身或外界原因而被中断
C:执行速度可以由进程自己来控制
D:当前能否占用处理器,由进程调度决定
E:执行结果必定不受其他进程的影响
()和()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用以说明作业加工步骤的两种手段。
进行成组操作必须使用()的原因是信息交换以块为单位,缓冲区的长度为()
计算机系统中建立“通道”的目的之一是()
A:建立用户程序之间交换数据的通道
B:建立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通道
C:建立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并行工作的条件
D:建立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之间转换的条件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算法中,查找次数最少的是()
A:随机适应分配算法
B: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C: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D: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关于系统安全状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可能发生死锁
B: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一定会发生死锁
C:不安全状态是死锁状态的一个特例
并非由通道完成的工作是()
A: 执行“启动I/O”指令
B: 控制指定设备完成通道命令
C: 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
D: 形成I/O中断
造成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为了实现动态重定位和存储保护,CPU中设置了两个专用控制寄存器,它们分别为()
A:界限寄存器
B:上限寄存器
C:基址寄存器
D:限长寄存器
E:移表
脱机外围设备操作可以()
A:提高系统的效率
B:增加单位时间的算题量
C: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D:减少操作员手工操作时间
E:增加CPU与外围设备的并行性
说明中断发生和中断响应的处理过程。(需说明程序状态字在此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我们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
简述作业调度的必要条件。
开发UNIX第一个版本所使用的计算机是()
A:PDP-7
B:PDP-8
C:PDP-11/45
D:PDP-11/70
为避免一个共享文件(多个用户都可以使用的文件)被几个用户同时使用而造成的混乱,规定使用文件前先进行()
A:“建立”操作
B:“打开”操作
C:“关闭”操作
D:“读”操作
终端用户控制终端作业的过程中,不包括()阶段。
A:用户注册
B:用户退出
C:终端的连接
D:终端的断开
区分强迫性中断和自愿中断。
设某作业进入输入井的时间为S,开始运行的时间为R,得到计算结果的时间为E,则该作业的周转时间T为()
A: T=E-S
B: T=E-(S+R)
C: T=S+R+E
D: T=E-R
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在主存分配情况如图所示时,有4个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它们各自所需的主存空间为:J1:8K,J2:15K,J3:30K,J4:115K,在不允许移动的情况下,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分配主存,应按怎样的次序才能将4个作业同时全部装入主存?
资源的静态分配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
A: 防止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B: 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
C: 有利于代码共享
D: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
E: 减少存储器碎片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移动技术可以()
A: 集中空闲区
B: 增加主存容量
C: 缩短访问周期
D: 加速地址转换
什么是输入输出操作?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系统,()
A: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和增加了完成计算所需的总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
B: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和增加了完成计算所需的总时间,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
C:降低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增加了完成计算所需的总时间
D: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可能延长完成某算题所需的总时间
进程与程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引入进程?
在常用的移臂调度算法中,()都可能经常地改变移动臂的移动方向,既花费了不少时间,又会影响机械部件使用寿命。
A: 先来先服务算法
B: 电梯调度算法
C: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D: 台阶调度算法
E: 银行家算法
在操作系统中,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这是指程序的()
简述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基本原理。
当打印机作为I/O通道连接的外围设备之一时,如果打印机在打印的过程中打印纸用完,这时()
A:打印机请求故障事件中断
B:打印机请求特殊事件中断
C:I/O通道请求故障事件中断
D:I/O通道请求特殊事件中断
列举进程状态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