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移动L2认证

以下不属于代维单位职责的是
A:设立7*24小时热线电话,并落实专人及时响应
B:加强对代维工作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和维护,确保系统和信息安全
C:制定代维工作作业计划
D:负责建设和完善代维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安全,保险丝越粗越好。
B: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
C:发现有人触电,迅速用手去拉
D:开关要连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在设计不明确,经建设单位同意,管道光缆的布放要遵循由( )占用管孔的原则。
A:由内向外
B:由外向内
C:由下向上
D:由上向下
光缆传输网主要组网方式有:()
A:直线形(链路形
B:星形
C:环网
D:圆形
代维故障处理及时率要求为
A:≥96%
B:≥97%
C:≥98%
D:≥99%
光缆接续的核心是光纤的接续,光纤的接续分为()
A:活动连接
B:半活动链接
C:固定链接
D:定点链接
拉线上把制作方法分为()
A:夹板法
B:卡固法
C:线卡法
关于误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试光功率达到要求则线路无误码
B:光纤弯曲可导致光路误码
C:光纤头不洁净会引起线路误码
D:光盘误码一定是线路引起
7/3.0拉线洞埋深,在普通、硬土、水田、石质土地段分别为()
A:1.6
B:1.5
C:1.7
D:1.2
E:1.3
EPON系统,根据什么来区别流?
A:LLID
B:VPI/VCI
C:GEMPORTID
D:AllocID
设备故障按照原因分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哪些层的故障?
A:物理层故障(设备,线路,终端)
B:链路层故障(SN地址,VLAN)
C:网络层故障(IP地址,IP路由)
D:传输层故障(端口号)
关于CC单板的ETH0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于BBU与EPC之间连接的以太网电接口
B:用于连接LMT或者BBU级联的以太网电接口
C:该接口为电口,与TX/RX光接口互斥
D:该接口为10M/100M/1000M自适应
光缆跨越街道时,其最低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米
A:2
B:3
C:4.5
D:8
MSTP业务单板的系统口绑定()个VC12,才能达到带宽为100M。
A:50
B:48
C:46
D:44
室外天线都应在避雷针的()度保护角之内。
A:15
B:30
C:45
D:60
全程衰减测试采用光源、光功率计,对光链路对1310nm和1490nm波长进行测试,包括活动( )的插入衰减;同时将测得数据记录在案,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A:活动光连接器
B:光分路器
C:接头
D:ODF架
以下属于有D频的频点的是?
A:2605
B:2585
C:2330
D:2360
偏振模色散是单模光纤特有的一种色散英文缩写是:
A:PMD
B:ADM
C:OADM
光缆外径为19—24(mm),选用下面哪种程式的挂钩( )。
A:30
B:35
C:40
D:45
因公路新建、改建、扩建等原因影响到管道的安全,在无法采用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必须迁改光缆管道,应按照一下哪些步骤操作:()
A:调查了解拟迁改区域的建设规划情况,从长远考虑,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新路由,避免二次迁改。
B:选择新路由,并进行现场勘查,拿出迁改设计。
C:向有关单位进行新管道路由的报批。
D:制定迁改方案和割接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E:批复后组织施工。新建管道,布放光缆,按批复时间进行新旧光缆的割接。
功率表接线时,必须遵守()规则。
A:正串连接
B:反串连接
C:发电机端
D:电动机端
下列关于G.655光纤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即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B:专门为适于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设计制造的
C: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单模光纤
D:已大量用于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的密集波分复用通信系统
以下哪一款软件可用于现场扫描测试无线网络的信号场强?
A:IntelProSet
B:Netstumbler
C:CiscoPacketTracer
D:SiteMaster
MA5680T风扇框灯为黄色的原因有()
A:电源输入只有一路,只有一块电源板工作
B:风扇转速异常
C:风扇框故障
D:风扇故障
E:电源输入异常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并且保证线路的通畅,维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维护工作。要达到要求,就必须做好一下工作内容()。
A:认真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
B:严格制定光缆线路维护细则
C:作好线路巡视记录
D:进行定期测量
E:及时检修与紧急修复
以太网OAM三种检测机制不包括以下哪种:()
A:CC
B:LT
C:LB
D:FFD
光纤通信技术设计的产品主要有()。
A:光传输设备
B:光纤光缆及附件
C:光器件
D:测试仪器与专用工具
()是热传递的必要条件。
A:温度
B:湿度
C:温差
架空光缆线路主要由( )等构成。
A:电杆
B:拉线
C:光缆
D:吊线
处理SDH故障常用的手段有?
A:告警和性能分析法
B:环回法
C:抓包分析法
D:配置数据分析法
E:替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