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A:主管饮食消化
B:传化食物糟粕
C:受盛传化水谷
D:化生贮藏精气
E:受纳腐熟水谷
以下哪项是经间期出血的常见证型()
A:阴虚阳亢
B:阳盛血热
C:肝郁化热
D:湿热
E:瘀热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时含量升高的是()
A:血雌二醇
B:尿雌三醇
C:血孕酮
D:睾酮
E:卵泡刺激素
风寒型产后身痛,采用的最佳治法为()
A: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B:养血祛风,清热解毒
C: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D: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E:养血祛风,疏解表邪
崩漏的治疗原则是()
A: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
B: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C:温经养血,活血行气
D: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E:热者清之,逆者平之
感染邪毒之产后痉证,可见突然发痉,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搐,多伴有()
A:突然晕厥
B:角弓反张
C:两手握拳
D:眼闭口开
E:四肢抽搐
脾肾虚损型产后血劳,治疗选用()
A:人参鳖甲汤
B:黄芪散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属产后腹痛的病因病机为()
A:气血两虚
B:痰浊阻滞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下列哪项不是阴疮范畴()
A:前庭大腺脓肿
B:外阴溃疡
C:阴蚀
D:阴蚀疮
E:艾滋病后期阴部破溃
阴血亏虚之产后痉证,可见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多伴有()
A:突然晕厥
B:角弓反张
C:两手握拳
D:眼闭口开
E:四肢抽搐
李某,女,24岁。3个月前行清宫术,术后反复小腹坠胀疼痛,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量少,色暗,带下淋沥,小便频数,舌红,苔白腻,脉沉。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辨证为()
A:肾阳虚衰型盆腔炎
B: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C:血虚失荣型盆腔炎
D:寒湿凝滞型盆腔炎
E:湿热瘀结型盆腔炎
肝经湿热阴痒治宜用()
A:补中益气汤
B:知柏地黄丸
C:阳和汤
D:萆薢渗湿汤
E:五味消毒饮
痰火内盛,上扰心胸常导致()
A:经行情志异常
B:妊娠心烦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带孕酮节育器可放置()
A:10年
B:20年
C:3~7天
D:半年~1年
E:3~5年
芍药在小建中汤原方中的用量是()
A:二两
B:三两
C:四两
D:五两
E:六两
白通加猪胆汁汤所治厥证的脉象是()
A:脉浮而滑
B:脉细而厥
C:脉微而厥
D:脉紧而厥
E:厥逆无脉
妊娠初期,恶心呕吐,呕吐清涎,中医辨证为()
A:痰滞
B:胃虚
C:气阴两虚
D:肝胃不和
E:肝郁气滞
患者35岁,阴道分泌物增多伴轻度外阴瘙痒1周。妇科检查见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并黏附于阴道壁,阴道黏膜无充血诊断为()
A:滴虫阴道炎
B:念珠菌阴道炎
C:细菌性阴道炎
D:外阴瘙痒症
E:非特异性阴道炎
战国时期,为妇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部巨著是()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史记》
D:《周易》
E:《金匮要略》
无故悲伤欲哭,不能自控,精神恍惚,忧郁不宁,呵欠频作,甚则哭笑无常称()
A:妇人脏躁
B:经行情志异常
C:都对
D:都不对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的"阙",义为()
A:少
B:缺乏
C:两眉之间
D:上额
E:鼻子
具有除热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A:紫苏
B:白蔻
C:杜仲
D:黄芩
E:阿胶
女患者,结婚2年余未避孕未孕,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来腹痛,月经量少,色黯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应首选()
A:启宫丸
B:养精种玉汤
C:开郁种玉汤
D:少腹逐瘀汤
E:毓麟珠
女患者,32岁,每于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色红,无血块,夜寐不熟,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治疗的最佳方剂是()
A:两地汤合二至丸
B:清肝止淋汤
C:逐瘀止血汤
D:清经散
E:知柏地黄丸
经行口糜病机多由哪个脏器之火上炎所致()
A:心
B:胃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首选方剂为()
A:六味地黄丸
B:知柏地黄丸
C:清肝止淋汤
D:两地汤合二至丸
E:左归丸
转胞的主要治法是()
A:清润
B:补气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肾虚不孕的症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腰酸膝软
B:经期错后
C:郁郁不乐
D:性欲淡漠
E: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
妊娠贫血心脾两虚证的治法是()
A:补气养血
B:健脾养心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患者,女,26岁。孕38周,自然破水入院,胎儿心率140次/分,宫缩40~50秒/2~3分,羊水Ⅱ°粪染,宫口开大3cm,头先露S=0/,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是()
A:无应激试验(NST)
B: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C:宫缩应激试验(CST)
D:腹部B超检查
E:羊膜镜检查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