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瓦:不经过烈火焚烧,成不了风雨中的强者。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
锯子:伶牙俐齿,专干挑拨离间之事。
钉子:理解了锤子的用心,也就不再计较挨打的痛苦。
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语文也时尚,看看“魔鬼字典”中某些词的解释之后,你也试着解释一下“白云”吧。
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要注意调节()三种关系。
A:学生与自然
B:他人和社会
C:学生与他人
D:自我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
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
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
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
写作是为了表达和()。
()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理论”第二黄金时区是()时段。
A:5——20
B:15——25
C:10——25
D:25——40
什么是语文素养?
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依次填入下列括号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样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此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
D:何况;况且;而且
下列与例子具有同样关系的一项是()例:跳舞——唱歌诗歌——()
A:阅读
B:散文
C:写作
D:谈话
怎样保证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和选拔的功能。

下面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有关《散步》一课的教学设计实录节选片段,认真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十·一”黄金周刚过,你们又回到了校园。看到你们一张张写满了灿烂和幸福的笑脸,老师也想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能不能说出来听听?
生:爸、妈带我去登山,我第一个冲到了山顶……
师:胜利的感觉真好!
生: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看大海。我还拣了好多好多的贝壳呢!
师:就像生活那样,五颜六色?
生:(继续七嘴八舌地讲述)
师:(叫停)黄金周精美的大餐,现在咀嚼起来仍口有余香。你们五十多个家庭,就有五十多个快乐的“十一”。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步》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内心世界,共同分享他们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感受他们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吧!
(一)初读感悟
师:多么感人的故事!如果你们能用简洁而恰当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学生深思……)
生:三代人初春散步,亲情化解分歧。
师:有时间、有人物、有事件、有结果.还有诗词的味道呢!
生:夫妻俩承上启下勇挑重担,三代人割舍不断亲情无限!
师:(竖起了大拇指)咱们班要出大诗人喽!
生:妻背儿、儿背母,母慈儿孝,亲情永驻。
师:文字不多。却主题鲜明!
生:……
师:(叫停)太精彩了!你们用最精当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幅合家散步亲情图,若让你们来朗读这篇散文,应该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或是怎样的语气呢?
生:欢愉的、轻松的。
师:春日散步,当然轻松、欢愉,可它带给人的思考却是——
生:深沉的。
生:凝重的。(其他学生看书后点头认可)
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感受这种欢愉而凝重的心情!(学生在深沉的伴音中轻读课文)
(二)景物赏析
师:你们肯定不会忽略课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老师与你共赏!(学生找了出来)
师:谁来读?(一学生读出了欢快的感情,一学生读得却很凝重、深沉)
师: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从第2、3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很沉重,脚步也很沉重。
师:多么经典的回答!眼前是美妙的景物,身边却是衰老的母亲,心情怎不沉重?那么咱们就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学生齐读)
师:这些景物确实令人眼花缭乱,赏不够啊!谁能帮帮我梳理、清点一下?
生:(七嘴八舌地)新绿、嫩芽、冬水;菜花、桑树、鱼塘。
师:这些景物尚且充满了渴望与成长,何况人呢?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它深刻的蕴含?
生:是“生命”!
师:原来,景物也能暗示一种生命!
师:谁来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生:烘托欢愉、凝重的心情。
生:表达“我”对母亲生命的祈愿。
(三)情景再现
师:生命如此可爱,却也如此地脆弱!就像嫩绿终将枯黄一样。而莫怀戚却在努力地延续着母亲这衰老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再现散步的情景……
生:(激动地样子)我们表演一下!(学生顿时躁动起来)
(四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再现了“散步”的全程.尤其是学生喃喃的诉说及形体语
言,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师:老师看出来了,还有很多同学都在跃跃欲试。不要急,我们还有“评戏”的环节呢!你可以和这四位同学展开即兴的对话,共同探讨。共同发现……
(学生们立刻情绪高涨)
生:莫先生,你的母亲老了,身体不好,你却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不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强人所难吗?
“莫怀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对母亲生命的关爱啊!仔细阅读第2、3节,你就能理解我了。(学生读2、3节)
生:莫先生,你能把“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句话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表演一下吗?
“莫怀戚”:……(略带叹息的独白,打动了全班)
生:从你的再次表演中,我终于听到了沉重而又庆幸的感叹!
“莫怀戚”:你也来试试?(学生读书时强调并重读了“总算”“又”)
生:莫先生,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并不重,你为什么要‘‘J陧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
“莫怀戚”:“背”上的责任大啊!你还真以为我们背的是祖孙俩?我们背的是一种责任呀!
(学生对“莫怀戚”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赞许地)你是优秀的儿子,更是优秀的父亲!
师:(即兴插入)老师也想请教莫先生,假如你的儿子不愿委屈奶奶,又坚持走大路了,你能设想出以后的情形吗?
“莫怀戚”: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全班同学吧!
师:那就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这四口之家再添几份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婆媳情……
(学生放开思维,充分地想,充分地说,亲情化的语言充盈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四)走进生活
师:走出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生活。家庭是一本书,写满了酸甜苦辣的故事:家庭是一只船,装满了风雨同舟的心情。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位置在哪里?
生:我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母亲每当遇到什么难事,总是跟我商量。
师:你已经长大了,男子汉就应该勇挑重担!
生:我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双休日回家,总能看到她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张望……
师:你能理解那种祈盼的心情吗?你是她生命的延续啊。
生:老师,我的父母常常为赡养我奶奶的事而争吵,我该怎么办?
师:把《散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生:……
师:(击掌叫停),听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你也许已经产生了_种创作的冲动,请大家拿起笔来,尽情地书写你家庭中的亲情,让内心的感动释放出来吧!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在初读感悟阶段,你对这位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的引导点拨有何看法?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在情景再现阶段,你对该教师安排戏剧表演这一活动是否赞成?它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这位教师是如何实现对这篇散文的解读的?
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识字兴趣。
对以下文段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①“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汲取教益,陶冶性情,抒发情怀 ②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彩 ③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 ④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 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曹操83万军马,体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赤壁古迹,被世代传下来
A:⑤①②④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口语交际是一个()的过程,不是的()简单相加。
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简述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
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A:黔敖为食于路
B:上不我用,即亡。
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D:岂借才于异代乎?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第1题,共2个问题
(填空题)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下列加横线的字字形正确的是()
A:背道而,张有度,名中外,纲纪废(chi)
B:白微瑕,作壁上观,原物还,坚清野(bi)
C:成绩然,缠绵恻,妄自薄,夷所思(fei)
D:精图治,再接再行节约,厉在目(li)
《鲁滨逊漂流记》是()创作的。
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其实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