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

有关路面构造深度测试的描述有:①铺砂法仅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测定; ②铺砂法测定的构造深度可以用于评价路面的宏观粗糙度; ③铺砂法测定的构造深度可以用于评价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 ④铺砂法测定后的量砂回收后可以立即使用; ⑤构造深度越大,路面抗滑性越好; 正确的描述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地基中应力测试一般是指测定土体在受力情况下()及其增长与消散变化情况。
A:土压力
B:有效压力
C:孔隙水压力
D:超静水压力
E:基底反力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操作的目的是确保()等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A:凝结时间测定
B:力学性能检测
C:水泥品种判断
D:安定性检验
动力检测结果具有下列情况者应判定为不合格桩:()
A:0.8≤β<1
B:明显缺陷桩
C:严重缺陷桩或断桩
D:轴向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E:检查波波速基本正常,波形有小畸变
关于CBR试验的叙述有:①CBR试验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路局提出的; ②CBR试验是用来评价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强度指标; ③处于路基不同深度位置的土的CBR值的要求不同; ④材料的CBR指标指的是某压实度下的CBR值; ⑤CBR试件一般要在水中浸泡48小时; ⑥CBR试件的贯入速率为1~1.25mm/min; ⑦CBR试验以贯入量为2.5mm时的强度值作为材料的CBR值。 正确叙述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桥梁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加载以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分()级等速加载。
A:4
B:5
C:6
D:10
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力试值误差不大于±1%。
规范要求的水泥细度可采用()测定。
A:水筛法
B:干筛法
C:负压筛析法
D:比表面积法
隧道通过松散地层施工,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时常用的手段()
A:先挖后护
B: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
C:强爆破,弱支护
D:全断面开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A:组织稽查特派员,对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B: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的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C: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D: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锚喷支护具有主动()、充分利用围岩()、可及时灵活施工和比较经济等特点。
土工织物是柔性材料,大多通过其()来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
A:顶破强度
B:刺破强度
C:撕裂强度
D:抗拉强度
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属于()。
A:重复性误差;
B:平行误差;
C:再现性误差;
D:相对误差。
将车载式颠簸累计仪的测试结果与其它平整度指标建立相关关系时,选择的标定路段应符合()。
A:有3-4段不同平整度的路段
B:有5-6段不同平整度的路段
C:每路段长为250m-300m
D:每路段长为400m-600m
沥青粘附性测定对偏粗颗粒采用水浸法,对偏细颗粒采用光点分光光度法。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减水率为三批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时,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
A:5%
B:10%
C:15%
D:20%
误差主要分为()。
A:系统误差
B:人为误差
C:随机误差
D:过失误差
通过采用()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A:减小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B:提高沥青的针入度
C:降低集料的棱角性
D:降低矿粉用量
对于特殊情况,等级证书可以临时借用。
水泥初凝时间的第一次测定是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时进行。
A:30min
B:45min
C:60min
D:15min
挂篮施工应经常检查()等是否完好可靠。
A:后锚固筋
B:千斤顶
C:手拉葫芦
D:张拉平台
E:风揽
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每尺最大间隙作为指标,合格率不小于()时,可得规定值的满分。
A:100%
B:90%
C:95%
D:96%
施工现场室外使用的开关、插座应外装防水箱并加锁,在操作处加设绝缘垫层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是()
A:路拌法
B:厂拌法
C:层铺法
D:贯入法
用不变水量方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假如试锥下沉深度小于()mm,则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进行测定。
A:10
B:13
C:15
D:16
膨胀岩土地质隧道施工前主要应查明()。
A:年代
B:成因
C:岩土岩性
D:规模
E:吸水性
实验室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标准为()
A: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
B: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C: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D: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时,对测点无要求
下面是关于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的描述:①采用工程所在地最近30年内最热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和重载条件先出现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分区的一级指标。按照该设计高温指标,一级区划分为4个区;②采用工程所在地最近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沥青路面由于温度收缩产生裂缝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分区的二级指标。按照设计低温指标,二级区划分为3个区;③采用工程所在地最近30年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水影响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按照设计雨量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个区;④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由一、二、三级区划组合而成,以综合反映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每个气候分区用3个数值表示:第一个数值高温分区,第二个数值代表低温分区,第三个数值代表雨量分区,每个数值越小,表示气候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越弱;⑤沥青等级划分以气候条件为依据,不同气候区选择不同的沥青等级,相同的气候区可选择不同等级的沥青,但具体要求不同。以上描述有错的地方共有()。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混凝土用钢筋为变形Ⅲ级25MnSi钢的化学成分碳为()、硅为()、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