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外科住院医师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痰量增加、气促加重3天"收入院。查体:心率100次/分,呼吸26次/分,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和肺底湿啰音,各心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有水肿。血气分析:pH7.30,PaO253mmHg,PaCO259mmHg。 患者一般通气无法改善低氧状态和呼吸困难,需要无创性正压通气的条件是()
A:中至重度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B:患者痰液黏稠并且量多
C:中至重度酸中毒(pH7.30~7.40)和高碳酸血症(PaCO245~60mmHg)
D:呼吸频率>25次/分
E:意识模糊
F:发绀
大便带鲜血,排便时及便后有剧烈疼痛症状的是()
A:肛周脓肿
B:混合痔
C:血栓性外痔
D:肛裂
E:肛瘘
女性,32岁。2周前"受凉"后咳嗽,咳黄痰,伴寒战、高热,抗菌治疗后症状缓解。3天前出现胸痛,伴呼吸困难。胸片见右侧胸腔有外高内低弧形密度增高影,胸穿抽出脓液。现应采取下列哪项治疗方法()
A:静脉应用抗生素,输血、补液
B:锁骨中线第2肋间闭式引流
C:胸穿排脓
D:腋中线第7肋间闭式引流
E:腋后线第8肋间开放引流

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BP110/70mmHg,HR106次/分,VT450ml,RR26次/分。吸入氧浓度95%,Sp0290%,Pa0254mmHg,PaCO230mmHg。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其处理,哪项不合适()
A:抗感染治疗
B:给予激素
C:利尿
D:带管送ICU,呼吸机治疗
E:拔除气管内插管,回病房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引起缺氧的原因下列哪项不可能()
A:肺挫伤
B:肌松药
C:休克
D:输血,输液
E:DIC
男性,26岁。突然上腹剧痛,不能直腰30分钟就诊。查体:P100次/分,BP110/80mmHg。痛苦面容。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剑突下为著,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肠鸣音消失。血常规:Hb91/d1,WBC7.0×109/L,N86%。血、尿淀粉酶正常。对诊断有意义而又简单的检查方法首选()
A:腹部CT
B:立位腹部X线平片
C:腹部B超
D:腹腔灌洗
E:生化检查
血液无机氟生成最多()
A:氟烷
B:恩氟烷
C:甲氧氟烷
D:七氟烷
E:地氟烷
女性,25岁,发现左颈肿块1个月,无不适。体格检查:左侧甲状腺扪及肿块3cm,质硬,表面不光滑,行肿块穿刺,找到恶性细胞。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适宜手术方式是()
A:肿瘤局部切除
B:一侧腺叶部分切除
C:甲状腺大部切除
D:一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
E:全甲状腺切除术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较适宜()
A:放射性碘内照射
B:放射线外照射
C: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切除术
E:化学治疗
关于“手指扪脉”哪一项不对()
A:可监测心率快慢、不规则心律及房颤
B:检测部位多为浅表的动脉
C:是临床上判断心跳骤停的经典方法
D:低血压时,浅表动脉的搏动微弱
E:心动过速时脉率计数不准确
子宫体的感觉神经纤维传入不经过()
A:盆腔神经丛
B:上腹下神经丛
C:主动脉神经丛
D:腹腔丛
E:下腹下神经丛
男性,22岁。发现左胸前壁无痛性肿物3个月。查:左胸前壁有一直径约6cm包块,皮肤温度不高,无压痛,有波动感。入院后查血沉6mm/h。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行()
A:胸部X线检查
B:胸部CT检查
C:肿物B超检查
D:肿物上方穿刺
E:查结核抗体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皮下血肿
B:脂肪肉瘤
C:皮下蜂窝组织炎
D:肋骨肿瘤
E:胸壁结核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目前的治疗,不宜采取()
A:肿物穿刺抽脓
B:切开引流
C:抗结核治疗
D:结核病灶清除术
E:营养支持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正确的是()
A:患者诊断明确
B:无活动性结核病灶
C:无继发细菌感染
D:血沉正常
E:以上都是
在手外伤的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指骨骨折及脱位需复位及固定
B:创缘皮肤应尽量保留
C:清创应彻底
D:创口张力过大,应将皮肤拉拢缝合闭合创面
E:术后手部应固定于功能位
患者女性,51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2小时,突发意识丧失3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小时清晨起床蹲位排便后起立行走时突发胸闷、心悸、黑矇,呼之不应,持续约10分钟,由急救车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神志清,心肺未发现异常体征。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输液治疗观察8小时左右未再发作,但患者下床活动行走约10m处又突感心悸、胸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片5mg无好转,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浅快、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第一次除颤后,紧接着应进行的操作是()
A:胸外按压
B:连续除颤3次
C:气管插管
D: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
E:观察复律情况
F:除颤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AS),下列错误的是()
A:常见于青年人,男性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B: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
C: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
D:多有明显腰背痛,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E: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特征,早期椎体可呈"方形椎",病变发展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
麻醉机N2O、02的流量在多少以上为“高流量”麻醉机()
A:0.3L/min
B:0.4L/min
C:0.5L/min
D:0.6L/min
E:0.7L/min
下列不属于肝门静脉系统属支的是()
A:直肠上静脉
B:脐旁静脉
C:食管、胃底静脉
D:腰静脉
E:胃冠状静脉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肺动脉收缩压>30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
B: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PAPm)>30mmHg为隐形肺动脉高压
C:肺动脉高压分三级:即轻度、中度和重度
D:根据发病原因是否明确,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E: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20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
下列哪种药物不能增高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
A:苯巴比妥
B:异烟肼
C:利他林
D:利眠宁
E:地西泮
最易出现斜坡骨质侵蚀的肿瘤是()
A:脑膜瘤
B:上皮样囊肿
C:三叉神经鞘瘤
D:脊索瘤
E:听神经鞘瘤
脐静脉置管的最合适深度是()
A:1~2cm
B:2~3cm
C:5~7cm
D:7~8cm
E:8~9cm
药液pH降低可使下列哪些药物的效应降低()
A:巴比妥类
B:氨茶碱
C:吩噻嗪类
D:腺素肝素
E:去甲肾上腺素
前尿道裂伤尿管引流时间为()
A:1周
B:6周
C:3个月
D:3~6个月
E:2~4周
血液能运输CO2的主要原因是()
A:HbO2的解离
B:HbO2解离后酸度降低
C:H2CO3能解离为H++HCO3-
D:Hb能结合CO2而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红细胞内存在碳酸酐酶
怀疑肝包虫病时,错误的检查方法是()
A:Casoni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B超检查
D:诊断性穿刺
E:肝扫描检查
利多卡因主要通过肝脏的哪两种酶进行代谢()
A: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和酰胺酶
B:胆碱酯酶和酰胺酶
C:胆碱酯酶和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D:磷酸酯酶和酰胺酶
E:磷酸酯酶和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男性病人,75岁,突发左下肢冷、痛、麻木8小时。有心房纤维颤动史。体检:左小腿中下1/3以下皮温明显降低,足部发绀,患肢无肿胀。双侧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右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好。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是()
A:左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B: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左下肢动脉栓塞
D: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E:雷诺综合征
患者男性,60岁,既往有胆石症病史。因关节痛服吲哚美辛3片,今晨起上腹不适,随即呕吐咖啡样物,伴鲜血共约500ml。查体:血压110/60mmHg,心率114次/分,神志清,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是指()
A:食管、胃出血
B: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出血
C:空肠以上部位出血
D: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出血
E:回盲瓣以上部位出血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呕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胃溃疡并出血
B:胆道出血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D:急性胃黏膜病变
E:胃癌并出血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对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正确的是()
A:每日出血量在50ml以上粪便隐血试验才呈阳性反应
B:每日出血量200ml以上才会出现黑便
C:胃内积血500ml才会发生呕血
D:一次失血超过500ml可有急性失血的全身表现
E:面色苍白,脉搏>110次/分,收缩压<80mmHg,估计出血量占总血量的10%以下
患者男性,30岁。因车祸致颅脑外伤,左股骨骨折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正接受人工气道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为预防院内感染,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A: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B:防止呕吐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定时吸痰
E: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避免应用H2受体阻滞药
压力性尿失禁不宜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A: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B:口服抗胆碱能制剂和α受体阻断剂
C:盆底肌锻炼
D:局部使用雌激素
E:调整液体摄入量及排尿间隔时间
该骨折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卧床皮牵引
B:卧床骨牵引
C:空心钉治疗
D: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E:卧床休息
关于二尖瓣狭窄病人,哪项陈述错误()
A:可常伴房颤
B:可导致右心衰竭
C:并发急性肺水肿
D:I~Ⅱ级患者麻醉手术耐受力好
E:有心力衰竭史者一般不易再患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