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汽车前进20米记作+20,那汽车退后10米记作()。
A:10
B:+10
C:﹣10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倒U型曲线
B:U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试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A:追求利益的动机
B:避免失败的动机
C:避免困难的动机
D:追求刺激的动机
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主。
A:应用型人才
B:管理人才
C:战略性人才
D:专业技术人才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这就是()
A:举例
B:变式
C:比较
D:归纳
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最终跻身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经济在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实力
D:科技实力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A:一定的帮助
B:直接影响
C:较弱的影响
D:间接影响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A:8910
B:9100
C:9000
D:9900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有天大的本领,()不能骄傲。
A:只要„„就„„(条件)
B:宁可„„也不„„(取舍)
C:虽然„„但是„„(转折)
D:即使„„也(„„假设)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利托尔诺
D:孟禄
一个人的年龄与他行走的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以下属于马赫带现象的是()。
A: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
B: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
C: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D: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布置作业
某教研室要选派一些教师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根据工作安排,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 (1)如果赵老师或者钱老师去,那么孙老师也应该去; (2)负责科研的宗主任必须去; (3)如果钱老师不去,那么李老师去,但是周老师不能去; (4)如果宗主任去,那么周老师也应该去。 由此可见()。
A:钱老师、孙老师应该去
B:钱老师、孙老师都不应该去
C:钱老师应该去,孙老师不应该去
D:孙老师应该去,钱老师不应该去
一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时,老师便转换了话题,来了小插曲:“有这样一副对联,谁先对出来,期中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老师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同学们下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请评析案例中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试说明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与学生维持某种关系,本身并非目的,()才是目的。
A:教育学生
B:管理教师
C:学校管理
D:生活管理
贪玩的小刚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考了60分.老师却评选小刚作为本季度的“进步之星”。有的学生很不理解,老师解释道:“小刚以前从未及格过,这次的60分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分数,故应肯定和鼓励他进步。”该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5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数多()。
A:14.5
B:15.5
C:13.5
302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结果正确的是()
A:3020亿
B:302亿
C:3.02亿
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包括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拓展专业知识
B:发展专业能力
C:建立专业理想
D:注意个人形象
新课程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学习—再学习
B:实践—反思
C:实践—再实践
D:学习—实践
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从考试的性质和功能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