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患者女性,47岁,因多次发生晕厥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为70次/分,QT间期为0.52s,若需要测量QT间期离散度,应选择()。
A:12导联同步心电图
B:阻尼过大
C:阻尼过小
D:走纸速度不均匀
E:走纸速度过慢
关于交界性逸搏的表述,正确的是()。
A:QRS波群宽大畸形
B:发生机制为触发活动
C:常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心率情况下出现
D:QRS波群前后一定有逆行P′波
E:主要见于双结病变
为了避免描记ST段低频信号时出现失真,要求心电图机的时间常数()。
A:≥0.05秒
B:≥1.0秒
C:≥1.5秒
D:≥3.2秒
E:≥3.7秒
关于分级递增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
B:采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
C:每级刺激持续30~60秒
D: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分钟
E:不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
心律失常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基本节律分析
B:心房波分析
C:心室波分析
D: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E:分析U波
关于潜在性房室旁路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旁路潜在的原因是旁路传导慢于房室结
B:常规心电图不出现delta波
C:用食管心房调搏可诱现delta波
D:旁路有前传功能
E:伴心房颤动时,不会有引起快速心室反应的潜在危险
关于肢体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Ⅰ导联轴的正侧为0°
B:aVR导联轴的负侧为+30°
C:Ⅲ导联轴的负侧为-60°
D:Ⅱ导联轴的正侧为+60°
E:aVL导联轴的负侧为+120°
心房颤动时出现多个联律间期固定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提示为()。
A:室性期前收缩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
肌袖位于()。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E:肺静脉
患者女性,32岁,胸闷、头昏。心电图如图3-14-3所示,应诊断为()。
A: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B: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C: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
关于CF型心电图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泄漏电流小于10μA
B:应用部分浮地隔离
C:对电击有高度防护
D:不能直接用于心脏
E:具有隔离措施
关于阿托品试验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心脏的影响不相同
B:小剂量阿托品可使P波增高、T波减低
C:小剂量阿托品可消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D:大剂量阿托品可使窦性频率减慢
E:阿托品试验通常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1分钟内注射完毕
心电图机的标准灵敏度为10mm/mV,允许的转换误差为()。
A:±5%
B:±10%
C:±15%
D:±20%
E:±25%
关于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各测量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
B: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
C: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
D: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
E: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患者女性,49岁,平时有心慌、胸闷症状,常规心电图显示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至目标心率时出现V4~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08mV,持续1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其结果应判断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无法判断
E:假阳性
患者女性,4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电图如图3-1-4所示,提示()。
A:双侧心房和双侧心室肥大
B:右心室肥大
C:左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D:双侧心房肥大
E:双侧心室肥大
侧面向量图的形成()。
A:从人体的前方朝后方平行投影
B:从人体的后方朝前方平行投影
C:从人体的上方朝下方平行投影
D:从人体的下方朝上方平行投影
E:从人体的左方朝右方平行投影
关于起搏器起搏频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植入起搏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B:基础起搏频率通常设定在60~80次/分
C:上限频率通常设定在100~120次/分
D:起搏频率下降15%时,必须尽快更换起搏器
E:当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时,只出现自身心率
以下为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特征,但应除外()。
A:可表现为广泛导联(aVR、V1导联除外)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B:常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C:心包积液患者可表现为QRS波群低电压
D: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电交替
E:常伴有窦性心动过速
以下为可产生异常Q波的疾患,但应除外()。
A:心肌病
B:心肌炎
C:脑血管意外
D:Brugada综合征
E:重症感染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R波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为()。
A:合并右束支阻滞
B:合并右心室肥大
C:正常变异
D:合并后壁心肌梗死
E:逆钟向转位
AAI起搏器是指()。
A: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触发
B:心房起搏+心室感知
C: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触发
D: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
E: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抑制
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
B: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C: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D: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回旋支
E:约4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0%起源于回旋支
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
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
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
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
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

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7所示。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心电图诊断应为()。
A:窦性停搏
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呈二联律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2:1阻滞的部位最可能在()。
A:窦房结
B:房室结
C:结间束
D:希氏束
E:束支水平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最可能在()。
A:房室结
B:希氏束
C:右束支
D:左束支
E:结间束
低钾血症可表现为()。
A:TU间期延长
B:PR间期缩短
C:QT-U间期延长
D:QT间期缩短
E:QT间期无改变
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A: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
B: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引起
C:由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引起
D:由于二度Ⅰ型窦房阻滞引起
E: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
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在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应诊断为()。
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3相束支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4相束支阻滞
患者女性,28岁,有心悸史。平时心电图如图3-16-10所示。 该心电图可能的诊断是()。
A: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B:单源室性期前收缩
C:间歇性预激
D: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E: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关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QRS波群形态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B:无P波
C:联律间期常不相等
D:可见室性融合波
E:心室律完全不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