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内科高级职称

不符合副肿瘤综合征的描述是()
A:可发生于肝癌
B:可发生于肺癌
C:可发生于胰腺癌
D:可发生于结肠癌
E:不发生于肉瘤
下列哪项不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主要临床表现()
A:延髓受压症
B:上颈髓受压症状
C:颅高压增高症
D:继发脊髓空洞症
E:偏盲
男性,29岁,突发四肢乏力不适1d,下肢明显。发病前有饮酒史,既往曾发作2次,每次发作腰穿脑脊液检查常规及生化无异常发现。体检:四肢肌力减低,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格林-巴利综合征
B:脊髓肿瘤
C:急性脊髓炎
D:周期性瘫痪
E:颈椎病
患者,男性,47岁,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入院,有胃大部切除病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

第1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常见因素有()
A:萎缩性胃炎
B:胃大部切除术后
C:内因子分泌的先天缺陷
D:小肠原发性吸收不良及回肠切除
E:低蛋白血症

第2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最有效的首选治疗()
A:补充维生素B12
B:激素
C:神经营养因子
D:输血
E:叶酸

第3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最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
A:血维生素B12的降低
B:腰椎穿刺术行脑脊液化验
C:脊髓MRI
D:诱发电位
E:血常规、生化

第4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的预后()
A: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经过治疗可恢复
B:如果不治疗,神经功能持续,可在病后2~3年死亡
C:积极治疗也不可康复,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
D:加大维生素B12的治疗剂量与预后呈正比
E:病后治疗1个月,神经功能仍未恢复,进一步改善可能性较小

第5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没有()
A:双下肢深感觉缺失
B:高颅压
C:痉挛性截瘫
D:周围神经病变
E: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6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首先考虑的诊断()
A: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B:脊髓压迫症
C:急性脊髓炎
D:脊柱结核
E:颈椎病
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有()
A: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
B: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
C:囊尾蚴阻塞血液循环通路引起脑梗死
D:囊尾蚴在组织内移行
E: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升高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关于肌张力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运动障碍疾病
B: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C: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D:按起病年龄可分儿童型、少年型和成年型
E:其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均在安静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中亦可出现
包涵体肌炎容易累及的肌肉有()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腕屈肌
D:指屈肌
E:股四头肌
女性患者,64岁,以“言语不清,呕吐1小时,昏迷20分钟”为主诉入院。查体:血压200/120mmHg,双眼球向右凝视,左侧鼻唇沟浅,左侧肢体坠落试验阳性。诊断脑出血,其部位是()
A:右侧基底核
B:左侧基底核
C:右侧脑桥
D:左侧脑桥
E:右侧顶叶
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
A:30%
B:20%
C:50%
D:40%
E:70%
男性,42岁,洗澡时突感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查体:神清,四肢肌力正常,颈强直,克氏征(+)。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治疗哪项不正确()
A:脱水降颅压
B:预防再出血
C:防止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绝对卧床4~6周
E:尽早康复锻炼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确诊的检查是()
A:脑电图
B:经颅多普勒
C:头CT
D:腰穿
E:脑血管造影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先考虑诊断()
A:脑出血
B:脑栓塞
C:血管性头痛
D:SAH
E:脑梗塞
急性四肢瘫的常见疾病下列哪种不常见()
A:脊髓灰质炎
B:脊髓血管病
C: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D:急性脊髓炎
E:周期性瘫痪
关于失认症正确的是()
A:病人称呼物件和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叙述某物是如何使用的
B:病人听力正常却不能辨别原来熟悉的声音
C:病人深浅感觉均正常却不能通过触摸来认识原来熟悉的物体
D: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患侧偏瘫的存在
E: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患者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
Lambert-Eaton综合征属哪种疾病是()
A:神经本身病变的疾病
B:遗传性疾病
C:炎症性疾病
D: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
E:肌肉本身病变的疾病
内囊受损感觉障碍的特点是()
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B: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C: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自发性疼痛
D: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过度
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
ALS起始病变多见于()
A:脊髓颈膨大的前角细胞
B:脊髓腰膨大的前角细胞
C:锥体束
D:迷走神经核
E:舌下神经核
细菌性脑膜炎的颅内并发症包括()
A:慢性硬膜下积液
B:硬膜下脓肿
C:脑脓肿
D:脑梗死
E:脑积水
新纹状体病变特征()
A: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
B: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少
C:肌张力增高,运动过多
D:肌张力增高,运动过少
E:以上均不对
额颞痴呆与下列哪个基因突变有关()
A:APP
B:APOE
C:PS-1
D:PS-2
E:tau蛋白
女患,42岁,以"突然剧烈头痛、颈痛和呕吐8小时"为主诉来诊。发病以来无发热,既往健康。查体:神清,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右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下、向内运动不能。颈项强直(+),双侧Kernig征(+)。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脑正中裂、大脑外侧裂和基底池呈高密度影。诊断考虑为()
A:脑干出血
B:脑室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小脑出血
E:内囊出血
男性,66岁,高血压病10年,糖尿病6年、4天前,清晨昏迷,右侧肢体不能动、检查:血压24/12kPa(180/90mmHg),中度昏迷,瞳孔正常,右侧鼻唇沟浅,压眶右侧上下肢未见运动,四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阳性、病后7小时,脑CT检查未见异常,3天后复查CT,见左侧额颞顶区大片低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脑叶出血
D:底节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周期性瘫痪不应有的表现是()
A:骨骼肌迟缓性瘫痪
B:大小便障碍
C:脑脊液正常
D:血清钾正常
E:腱反射减弱
皮肌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A:浆细胞浸润
B:肌纤维坏死
C: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D:皮肤基底细胞空泡改变
E:包涵体
脑炎与脑膜炎临床区别点是()
A:脑膜刺激征
B:头痛和颅压增高
C:脑实质损害
D: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蛋白增高
E:高热
以下哪些疾病好发隐球菌性脑膜炎
A:艾滋病 
B:红斑狼疮 
C:糖尿病 
D:结核病 
E:心脏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
A:多于中年以上起病,男女无明显差异
B:呈亚急性或慢性临床过程,病情渐进性发展
C:多数患者在神经症状出现之前有贫血表现
D:最早症状为足趾和手指末端出现刺痛、麻木和烧灼感等感觉异常
E:这种感觉异常为持续性及对称性,可有手套样、袜套样感觉减退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胸腺瘤多见于年龄()
A:>70岁的患者
B:50~60岁的中老年患者
C:20~40岁的女性
D:年龄<10岁的患者
E:20~40岁的男性
患者,女性,20岁,有咳嗽、咳痰、消瘦、食欲减退、周身酸痛等症状半个月,于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好转。1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伴有胸部疼痛、束带感,尿便功能障碍。查体:体温37.9℃,双上肢正常,胸椎有压痛,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为(++++),剑突下痛温觉减退,双侧巴氏征(+)

第1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上述检查完善后,仍需进一步行()
A:腰穿
B:胸片
C:胸椎MRI
D:腰椎MRl
E:肌电图

第2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检查最有价值的是()
A:腰穿
B:胸片
C:腰椎MRI
D:胸椎MRI
E:肌电图

第3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A: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B:脊髓压迫症
C:急性脊髓炎
D:脊髓出血
E:脊髓转移瘤

第4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损害的节段处于()
A:颈膨大处
B:腰膨大处
C:T3~T8
D:T12~L2
E:圆锥处

第5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的病因首先考虑为()
A:病毒感染
B:肿瘤
C:椎间盘突出
D:化脓性炎症
E:结核

第6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确诊后,应首选的药物治疗是()
A:手术减压
B:血管扩张药物
C:维生素B
D:抗结核治疗
E:神经营养因子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8岁,足月妊娠分娩后1周,逐渐出现头痛,前额及头顶明显,多为胀痛,夜晚加重,伴呕吐,右下肢乏力。入院前1天出现全身抽搐2次,每次5分钟后清醒。既往体健。入院查:血压150/95mmHg,心律整齐,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视乳头边缘模糊,生理凹不清,余各对颅神经(-)。右下肢轻瘫试验(+),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全身深浅感觉正常。血、便常规正常,尿蛋白(+)。脑电图示额中央区高波幅θ活动。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初步考虑该患者为()
A:病毒性脑炎
B: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C:脑梗死
D:脑出血
E: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F:尿毒症脑病
脑底动脉环在脑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沟通脑前、后、左、右的血液供应,下列哪条动脉不参与脑底动脉环的组成()
A:大脑前动脉
B:前交通动脉
C:颈内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