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主治医师

男,45岁,湖南打工人员,反复腹泻2年,有时粪便带黏液脓血。查体:心肺无异常,肝剑下3cm、质中,脾肋下3.5cm,质硬。化验:血常规WBC7.6×109/L,中性62%,嗜酸性10%,大便常规为黏液脓血便,镜检RBC(++)/HP,WBC(+)/HP。该患者的第一诊断应考虑()
A:慢性细菌性痢疾
B:慢性血吸虫病
C:丝虫病
D:溃疡性结肠炎
E:疟疾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
A:盲肠及结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小肠
E:空肠、回肠和结肠
关于体外受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体外受精适用于男性性功能异常不能正常性交者
B:体外受精主要适用于男性精液中轻度少精、弱精或其他轻度男性不育者
C:体外受精现已发展到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上更加完善,因此应大力推广,并淘汰对第代和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的使用
D:体外受精必须和胚胎移植技术结合使用
甲型肝炎的特点()
A:老年病人黄疸深,易发生瘀胆型肝炎
B: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C:易转为慢性,可发生癌变
D:病死率高
E:可经蚊虫叮咬传播
胆道蛔虫的治疗原则是()
A:解痉止痛
B:抗感染
C:以外科治疗为主
D:以内科治疗为主
E:早期大量应用驱虫药
血液中哪种肝炎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较易消失()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男性,26岁。确诊伤寒住院,经治疗体温正常1周,病人无不适,要求出院。()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大便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对
患者,男性,60岁,既往患COPD12年,近1个月来来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血气分析示:pH7.24、PaO254mmHg、PaCO276mmHg、HCO34mmol/L,该患者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丙型肝炎的特点()
A:老年病人黄疸深,易发生瘀胆型肝炎
B: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C:易转为慢性,可发生癌变
D:病死率高
E:可经蚊虫叮咬传播
户外毒素能力最强的菌株()
A:福氏痢疾杆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志贺痢疾杆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轮状病毒
男性,21岁,因乏力、纳差、恶心、右上腹不适4天来诊。既往无肝炎史。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质中有触痛,怀疑肝炎

第1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住院后患者黄疸加深,近1~2天精神差,嗜睡。查体:皮肤可见瘀斑,考虑何诊断()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并肝衰竭
D:慢性重型肝炎
E:以上都不是

第2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应首先行下列哪项检查()
A:ALT、AST测定
B: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
C:肝、胆、脾B超
D:ALP、γ-GT测定
E: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第3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查ALT2460U,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此时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
C: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6
D:卧床休息
E:以上都是

第4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考虑为急性重型肝炎,应行哪项检查()
A:腹部B超
B:肝功能
C: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D:血氨
E:以上都是

第5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重型肝炎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
B: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致血小板减少
C:重型肝炎并发DIC
D:维生素K吸收障碍
E: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第6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重型肝炎治疗中哪项不正确()
A:输支链氨基酸
B:输血浆
C:输白蛋白
D:高蛋白饮食
E:口服乳果糖
毕奥呼吸常见于()
A:急性喉炎
B:呼吸中枢功能障碍
C:情绪激动
D:_右心功能不全
E:左心功能不全
AIDS()
A:库蚊,按蚊
B:雄性按蚊
C:雌性按蚊
D:螨虫
E:血液体液传播
男性学龄儿童,因腹痛腹泻伴腹部包块20余天就诊。患儿20天来出现发热、畏寒、纳差。腹痛呈右下腹隐痛,腹泻2~4次/日,呈黄绿色稀便。在腹部、左下肢有活动包块。有时双膝关节酸痛。患儿有生食溪蟹习惯。体检:T38.3℃,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软,于下腹部可触及3个成串,每个约2cm移动性包块。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肋下2cm可及。其他未见异常。白细胞:21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4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8%。淋巴细胞19%。本案例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阑尾炎
B:日本血吸虫病
C:卫氏并殖吸虫病
D:斯氏狸殖吸虫病
E:风湿性关节炎
男性,34岁。持续高热1周,伴畏寒,头痛,关节酸痛,气急多汗,腹胀住院。体检:体温39.7℃,心率140次/min。化验:WBC29.4×109/L,N0.90(90%),ALT260U/L,EKG示心肌损害,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黑热病病原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
A:骨髓涂片
B:脾穿刺涂片
C:淋巴结穿刺涂片
D:周围血涂片
E:穿刺物原虫培养
患者,男,38岁,工人,因寒战、高热2天,头晕、气憋半天于11月入院。患者于2天前突感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伴有头痛,高热持续不降,半天来有明显头晕,呼吸急促,并感憋气,粪便正常,但有尿少。体检:T39℃,R36次/分,P130次/分,BP34/20mmHg,嗜睡,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有紫绀,皮肤呈花斑状,四肢厥冷,呼吸急促,上胸部和腋下皮肤有瘀点。全身浅部淋巴结不大。眼、耳、鼻检查正常,咽红,扁桃腺不大。颈软,肺无啰音,心脏不大,心音钝,心率130次/分,律整。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两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化验:血WBC18×109/L,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血小板52×109/L,尿蛋白(++)。镜检:红细胞0~1个/高倍视野,白细胞2~3个/高倍视野。此例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脑型疟疾
C:感染性休克
D:钩端螺旋体病
E:中毒性菌痢
女性,32岁。持续发热10天,伴头痛,纳差,大便每日3~4次,在卫生院用过氯霉素及SMZCO治疗,体温未退转院,肥达反应"O"1:160,"H"1:320,临床上拟诊为伤寒()
A:粪便涂片显微镜检查
B:大便细菌培养
C:胆汁培养
D:骨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尾蚴()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
C: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
D:静脉炎和血管周围炎
E:特异肉芽肿
男性,20岁,农民,因高热伴头痛腰痛3天,无尿2天,于12月入院。查体:体温39.6℃,血压75/45mmHg,神清,颈软,结膜充血,软腭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16.2×10/L,N0.80,L0.1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血小板为7.3×10/L。本例病原治疗方法是()
A:禁用
B:早期用
C:中期用
D:晚期用
E:暂无病原治疗药物
F:可用可不用
女性,22岁。乏力、纳差10天,尿色加深呈浓茶样2天入院。查体: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1指,质软、有压痛,脾未及。TBiL68μmol/L,ALT400U/L,HBsAg(+).确诊为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在住院过程中,检查发现该患者HBsAg、HBeAg阳性,其意义为()
A:已进入恢复期,无传染性
B:患者血液中Dane颗粒较多,具有传染性
C:患者血液中Dane颗粒较少,传染性小
D:易转变为肝癌
E:易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F:容易发展成重型肝炎
江南某镇居民共饮一条河水,于7月中旬先后有近百人发热,均伴有乏力、纳差,部分病人腹泻或便秘。检查:大部分发热病人有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前胸或上腹部有暗红色皮疹,怀疑为伤寒流行。对正在发热病人进行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明确诊断()
A:肥达反应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大便培养
E:尿培养
男,23岁,20天前在右手拇指皮下注射"海洛因"后出现皮肤红肿、5天后局部皮肤溃破,有淡黄色分泌物流出。自觉发热,体重明显减轻,静脉吸毒史4年,否认输血及性乱史。体检:体温37.8℃,右颈部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右拇指背侧及左环指背侧皮肤各有一个1.5cm×1.5cm溃疡,创面底部可见伸指肌腱,未见坏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109/L,中性0.65,淋巴0.28,单核0.07,CD4+/CD8+<1,血清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HIVRNA5.5×104/mL。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本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HIV感染前驱期
B:HIV感染急性期
C:HIV感染无症状期
D:AIDS病期
E:HIV感染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针对该患者的关键性治疗措施是()
A:抗病毒治疗
B:对症支持治疗
C:隔离治疗
D:抗机会感染、机会肿瘤的预防治疗
E:免疫调节治疗
男性48岁,农民,因咳嗽、气喘1周就诊,患者于1周前突发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服"镇咳药"未见好转。逐日夜间加重,并出现喘息样咳嗽,伴胸闷、胸痛,咽部异物感,纳差。起病后无发热畏寒,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有生食荸荠习惯,本村有类似患者4人。查体:T38℃,P907灯分,R24次/分,BPl20/70mmHg,神清,营养可,上眼睑浮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及哮鸣音,心腹部及其他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45g/L,白细胞15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20,嗜酸性粒细胞0.26。大便常规正常。本例考虑蠕虫感染的主要依据是()
A:以肺部症状为主
B:有生食荸荠的习惯
C: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D:当地有类似病人
E:症状与体征相符
某男,1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缺乏、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00/6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阳性,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5×109/L,NE60%,L40%。血清HBsAg(+),抗-HAVIgG(+)。本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应重点询问()
A:不洁饮食史
B:乙肝家庭聚集现象
C:不洁注射史
D:动物接触史
E:伤寒患者接触史
F:蚊虫叮咬史
G:疫水接触史
H:化学物品接触史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抗HBs
D:抗HBe
E:抗HBc
患者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可见瘀点、瘀斑,未及时治疗,第3天昏迷,经抗菌、脱水治疗后3天清醒,2周后痊愈出院。该病例属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的()
A:轻型
B:普通型
C:暴发型休克型
D: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E:暴发型混合型
按蚊吸入的是疟原虫哪个阶段而继续繁殖()
A:速发型子孢子
B:迟发型子孢子
C:裂殖子
D:配子体
E:囊合子
患者,男性,8岁,居住于农村。因发热、头痛3天,加重2天住院。3天前患儿突然发热,体温最高38.6℃,伴头痛,大便每日2~3次,稀便。近两天来体温持续在39℃以上,头痛加重,并且出现恶心、呕吐,时有烦躁、抽搐。病前10天当地下暴雨,患者曾赤脚在水中玩耍。体检:T39.2℃,R20次/min,P88次/min,BP90/60mmHg。嗜睡,结膜充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质软,有压痛,局部无红肿。颈有抵抗,克氏征(±)。给予青霉素40万+链霉素0.5g,肌注30分钟后,患者寒战、高热、头痛、气急,血压86/60mmHg,此时的诊断及处理是()
A:为赫氏反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300mg静滴
B:为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病加重
C: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D:青霉素治疗有效,继续应用
E:链霉素过敏反应
F:给予降温、镇静及抗休克治疗
某年冬季,有一42岁男子,因发热,头痛、腰痛3天,体温在40~40.6℃之间,急诊来院就诊。检查发现:血压70/40mmHg,脉搏110次/分,面部潮红,眼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有网状充血并有出血点,腋下及胸前见散在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双肾区叩击痛阳性。患者目前考虑诊断()
A:感染性休克
B:流行性出血热
C:中毒性菌痢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