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通常所说的备课要“三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下列词的字形错误的一组是()
A:桥梁
B:漂流
C:资态
D:侮辱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作出处理。
A:15日内
B:30日内
C:30日后
D:60日内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是()、尊重与共情。
A:真诚
B:友爱
C:热情
小林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所做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下面这些词语就是从他作业中收集来的。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蚂蚊运骨头;凶恶的豺狠;坑蜓的小道;叔叔的喉节; 甜甜的甘遮;美好的婚烟;空扩的田野;力量的平横……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从小林的作业可以看出,他对一些词语的掌握还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如果你是小林的语文老师,要对小林进行个别指导,请写出你的教学设想及设计意图。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小林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谈谈你对如何准确规范地掌握字词,减少、避免出现错别字的见解。
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运用了一个()数学思想方法。
A:类比
B:无穷
C:转化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李某作为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老师终于给了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进入这个班级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 问题: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阅读理解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对文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酒店的欢乐气氛,反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表明酒店内外的人都很快乐,奠定了文章欢快的基调
C:揭示酒客们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生活状况,深化了文章主题
D:说明孔乙己只是酒客们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孔乙己可怜的社会地位
13.85³4÷13.85³4=()。
A:1
B:0
C:16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知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毗溅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如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确定教学目标。
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最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了他座位旁边,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最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下面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立刻认真地跟大家讲了起来。 1.试评析徐老师对课程问题行为的做法。 2.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老师可以用那种教学策略?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1倍后,面积是原来的()
A:16倍
B:8倍
C:4倍
D:2倍
认知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组成的。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更为稳定。
A:兴趣
B:价值观
C:气质
D:性格
课程计划的核心是学科设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不应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说服教育
一辆卡车载重4吨,要运13.7吨沙子,至少要运()次。
A:3
B:4
C:5
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就是判别某种教育活动是否属于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准。
班里新转来一名贫困生,由于遭遇了种种生活的变故而悲伤消极,不认真学习,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不信任老师。一天早上,苏老师发现学校新栽下的小树需要护理,就请这位同学跟他一起去照顾小树。在劳动过程中,苏老师很自然地从讨论小树的成长入手,和他探讨人生问题,他的眼睛里第一次充满了兴奋的神采。后来这位同学慢慢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夸美纽斯
B:麦克费尔
C:华生
D:斯宾塞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
A:职业正义感
B:职业责任感
C:职业荣誉感
D:职业幸福感
根据材料回答4-5题: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写出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个体
B:学生集体
C:教师个体
D:教师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