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含量时,标准系列的回归方程为y=bx+a,其斜率b应符合()。
A:54+0.2t
B:54.2t
C:52.4t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时,产生与所测定化合物相同保留时间的干扰峰,可通过改变色谱分离条件而消除。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光气时,最好在管道负压段设采样孔,如必须在正压管段开孔,孔口应焊接()装置,避免取样时光气中毒。
全能峰效率是观察谱仪测出的刻度源中能量为(EkeV)的γ射线全能峰净计数率n0(cps)与刻度源γ射线的发射率A0/P的比值。A0为刻度源活度,P为该γ射线的分支比。
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和(),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监测仪器气路连接要注意(),所用的气路管道要用()或()清洗。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有机硫化物时,环境气体样品、无组织排放源和排气筒内臭气样品采样方法。
组织制定用于实现其目标何指标方案,其中至少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个产品的工艺文件
B:规定组织内各个有关职能何层次实现目标何指标的职责
C:规定组织内各个产品的生产流程
D:规定组织内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时,采用光程为30mml的比色皿,试样体积为50m1时,最低检出浓度为()mg/L。
A:0.002
B:0.02
C:0.2
D:2.0
β表面污染测量时,探测器与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cm。
A:0.5
B:1.0
C:1.5
D: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铅、铜不是属于地下水常规监测项目里的选测项目。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7-2013)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规定,每批样品至少带一个实验室空白,空白测试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7-2013)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规定,如果环境空气采样体积超过350m3,采样前要测定采样效率或利用动态保留效率评价采样效率。动态保留效率一般高于或等于采样效率。
将每克色谱固定液的净保留体积换算成0℃时的保留体积称为()体积。
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偏二甲基肼,配制偏二甲基肼标准中间液时,用pH为6.2缓冲溶液将标准贮备液稀释成含偏二甲基肼100μg/ml的标准中间液。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28-1999)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氰化氢的测定,但不适用于无组织排放氰化氢的测定。
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处理固体废物样品时,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A:近沸保温法
B:煮沸法
C:A+B
碘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时,淀粉指示剂可储存于细口瓶中,在冰箱中的保存有效期为三个月。
pH值对颜色没有较大影响,所以测定色度时不用考虑pH值。
采用《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 478-2009)分析水中多环芳烃时,在固相萃取步骤中,所采用的洗脱溶剂是()
A:二氯甲烷
B:正己烷
C:二氯甲烷/正己烷
D:甲醇
疏林地是指郁闭度为10%~30%的稀疏林地。
在进行固体废物浸出性毒性测试时,固液比一般为()
A:1∶2
B:1∶5
C:1∶10
D:1∶20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在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前,应首先进行采样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采样目的和要求、()、采样记录和报告等。
A:背景调查和现场踏勘
B:采样程序
C:安全措施
D:质量控制
根据《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8971—1988),样品采集完毕后,滤膜送回实验室,应在()℃冰箱中保存。
A:-20
B:30
C:25
D:15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F-离子的含量时,主要的干扰离子是()
A:Cl-
B:Br-
C:OH-
D:NO3-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下列关于点位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B: 距排放源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C: 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
D: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
由高浓度标准气配制成低浓度的标准气,配气方法包括()和()。
采集分析有机氯农药的水样应充满窗口,不留空间和气泡。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的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下列哪一项是污染预防()。
A:污染设备转移
B:生产过程固废收集
C:工业垃圾焚烧余热利用
D:生活垃圾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