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地质录井技能

常规溢流监测技术就是通过坐岗监测地面钻井液罐钻井液()预报溢流。
A:温度的变化
B:性能的变化
C:体积的减少
D:体积的增、减变化
岩屑录井综合图测井解释曲线绘制时,与组合测井解释结果的深度误差应不超过()。
钻井现场钻进中出现()、钻井液性能变化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钻观察。
A:钻速突然加快
B:放空
C:井漏
D:气测
E:油气水显示
表层套管下深应满足()。
A:封固浅水层、疏松地层、砾石层的要求;
B:套管鞋坐入稳固岩层应≥10m;
C:套管鞋坐入稳固岩层应≥20m;
D:固井水泥应自井底返至地面;
E:固井水泥应自井底返至套管鞋以上。
套管抗内压强度其数值大小取决于()。
A:套管外径
B:壁厚
C:套管材料
D:以上ABC
连通常常被封闭层或隔层截断。在这种情况下隔层下部的地层流体必须支撑上部岩层。形成()地层。
A:异常低压
B:异常高压
C:地层压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D:碳酸盐型高压
循环排量的变化会引起井底压力()变化(指影响幅度)。
A:较小
B:不
C:较大
D:基本不
破裂压力一般随井深增加而()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能定性定量(以上都不对)
储集层含油饱和度是指()。
井场距井口()以内的电器设备、工具及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所用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用防爆接头连接。
A:30.0m
B:20m
C:10m
D:5m
利用固井质量检查测井中的()曲线可确定水泥返深。
什么叫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资源量?
当突发生产安全事件时,应急处理全过程应始终以保护国家财产不遭受损失作为最优先原则。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c)的计算公式是()。
根据我国目前采用的油气储量分类命名原则,油气储量可以分为()三级。
井深为3000M的井,要求在1001-2000M井段全角变化率为()。
硫化氢气体容于水后下列()是正确的。
A:可能溶解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
B:硫化氢溶于水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C:硫化氢溶于水后极易挥发
D:硫化氢溶于水后处于稳定的状态
E:硫化氢溶于水后不易挥发
钻进中每()分钟监测一次钻井液液面,进入目的层或发现异常情况加密监测(间隔不超过10分钟)。
A:1~3
B:5~10
C:15~30
D:30~60
()。处罚办法:对平台经理处以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A:井控组织机构不健全;
B:井控组织机构不上墙;
C:各岗位井控职责不明确;
D:各岗位井控职责不上墙;
E:各岗位井控职责没有。
场录井队主要采用()测量泥浆池液面高度。
A:压力波的变化
B:性能的变化
C:排量的减少
D:液位(超声波)传感器
搬迁运输过程中,押运人员不得乘坐在吊车操作室内。
有的显示能够确切证明已经发生了溢流,称之为()。
A:井涌
B:井侵
C:直接显示
D:间接显示
对于塑性地层,岩石的剪切破坏表现为()。
A:井径不变
B:井壁坍塌、井径缩径
C:井壁坍塌、井径扩大
D:井眼缩径
()是井控仪表。
A:方钻杆上旋塞
B:方钻杆下旋塞
C:箭型止回阀
D:液面监测仪
E:综合录井仪
简述圈闭评价的基本内容。
各级检查问题未按要求限期整改或反馈不及时。处罚办法对责任人处以()元人民币的罚款。
A:4000
B:3000
C:2000
D:1000
钻井(修井)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能起钻。
A:起下一趟钻需要的时间(小时)+10小时<油气上窜到井口的时间(小时)。
B:起下一趟钻需要的时间(小时)+10小时>油气上窜到井口的时间(小时)。
C:起下一趟钻需要的时间(小时)+10小时=油气上窜到井口的时间(小时)。
D:在一趟起下钻时间内油气上窜距井口1000m以下。
E:在一趟起下钻时间内油气上窜距井口1000m以上。
()是表征井内压力系统平衡与否的重要参数,必须进行精确的测定,才能为溢流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
A:圈闭压力
B:破裂压力
C:关井压力
D:地层压力
探井对泥浆配置的特殊要求是()。
生物礁是一种()建造,造物礁主要是珊瑚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