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
面试方法可以全面测评个体的任何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
A:工作评价
B:工作分析
C:岗位设计
D:绩效考核
E:就业指导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口的总和。
简述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简述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通常可以将津贴划分为哪些各类?()
A:岗位津贴
B:职务津贴
C:工龄津贴
D:特殊津贴
E:加班津贴

上海某电子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总经理王总决定参加应届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经过面试,最终21人被录取,其中14个是外地大学毕业生,7个是本地大学毕业生。 
在签约前,王总说:“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大家彼此间是平等的,我将把大家当成朋友看待,大家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我将大胆创新,打破常规的用人机制,凡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在业绩得到认可的情况下,都有机会晋升为部门主管或经理。同时,由于你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较少,所以公司给你们进行较大力度的培训投资。当然,由于本公司刚刚成立,经济有限,所以我希望年青人与公司同甘共苦。在第一年内本公司还无力提供给你们住房,但以后本公司会考虑给你们补发一些房贴。第一年工资前6个月工资为2000元,后6个月为2500元,但两年以后,我相信你们肯定可拿到5000元以上。” 
说完,当时7个上海本地的大学毕业生离开会场,放弃了签约。半个月后,14个外地大学中竟然有12个学生集体辞职。王总傻了,为什么这些学生不能与企业同甘共苦呢? 
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你认为大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是()
A:薪酬水平偏低
B:缺乏晋升机会
C:企业内员工关系紧张
D: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
E:无法解决住房等福利问题

第2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你认为大学生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无法满足他们的哪些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分析,你认为王总的讲话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哪些?()
A:工资
B:升迁的成就感
C:责任感
D:认可
E:住房
生产第一,安全第二;先管生产后管安全。
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
比较判断法包括()
A:成对比较法
B:回忆印象评判法
C:加权综合考评法
D:目标等级考评法
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机油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面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掉的机油清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做清扫。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因为这种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之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拆后,审阅了三类人员的工作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服务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材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明确写明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工作说明书中确实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清扫,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人下班后开始。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选择: 如果对车床工的工作如实记录,来分析他的工作,以便重新编写工作说明书,那这种工作分析方法是()。
A:关键事件技术
B:主管人员分析法
C:问卷调查法
D:纪实分析法
简述人力资源的任务。 
简述失业保险的原则。
在性质上,人力资本反映的是()
A:存量问题
B:流量与存量问题
C:计划问题
D:价值问题
招聘工作的作用包括()。
A:促进员工的合理流动
B:确保录用质量,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C: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
D:扩大组织知名度,宣传组织形象
通过示范,教一名管理人员如何安排日常生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哪项工作?()
A:人员招聘
B:员工培训
C:绩效考核
D:职业管理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如果给我1000个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人才。”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
A:可控性
B:变化性
C:独立性
D:能动性
ABC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上海刚成立三年、发展迅速的中美合资企业,主要以研制、生产、销售医药为主,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为了对生产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开发,2011年初始,ABC公司总经理把生产部门的经理刘云和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张丽叫到办公室,商量在生产部门设立一个处理人事事务的职位,工作主要是生产部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最后,总经理说希望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寻找人才。  在走出总经理的办公室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丽开始一系列工作,在招聘渠道的选择上,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丽设计两个方案:一是在本企业内部招聘,另一个方案为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公开进行社会招聘。总经理看过招聘计划后,认为公司处于成长期,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充分利用任何一个宣传企业的机会,于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其招聘广告刊登的内容如下: 您的就业机会在ABC化学有限公司  1个职位:发展迅速的新型行业的生产部人力资源主管 主管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两部门的协调工作 抓住机会!充满信心!  请把简历寄到:ABC公司   人力资源部   收  在一周内的时间里,人力资源部收到了1200多封简历,经筛选后,留下5人。于是他来到生产部门经理刘云的办公室,将此5人的交给简历了刘云,并让王荣直接约见面试。部门经理刘云经过筛选后认为可从高轶和王荣中做选择。他们将所了解的两人资料对比如下:  高轶,男,企业管理学士学位,32岁,有6年一般人事管理及生产经验,在此之前的两份工作均有良好的表现、可录用。  王荣,男,企业管理学士学位,32岁,有7年人事管理和生产经验,以前曾在两个单位工作过,单主管的评价资料很少,有国家级人力资源中级资格证书,可录用。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高轶和王荣的基本资料相当。但值得注意的是:王荣的招聘简历中,没有以前就职公司主管的任何评价资料。公司通知俩人一周后等待通知,在此期间,高轶在静待佳音;而王荣打过几次电话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丽,第一次表示感谢,第二次表示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  在生产部门经理刘云在反复考虑后,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室,与张丽商谈录用任选问题。张丽说:“两位候选人看来似乎都不错,你认为哪一位更合适呢?”刘云:“两位候选人的资格审查都合格了,唯一存在的问题是王荣的第二家公司主管给的资料太少,即便如此,我也看不出他有何不好的背景,你的意见呢?”  张丽说:“很好,刘经理,显然你我对王荣的面谈表现都有很好的印象,人虽然有点圆滑,但我想我会很容易与他共事,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刘云:“既然他将与你共事,当然由你做出最后的决定。”最后决定录用王荣。  王荣来到公司工作了六个月,大家发现王荣的工作不如期望得好,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指定的工作。然而,王荣也觉得很委屈: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面试时所描述的公司环境和各方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同,谈好的薪酬待遇在进入公司后也有所减少,也没有正规的工作说明书作为岗位工作的依据。  那么,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ABC公司了解到上一个公司的主管对王荣的评价资料太少,但最终还是决定录用王荣,由此可以看出ABC公司在招聘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A:缺乏对求职者的全面考核
B:王荣太圆滑了
C:忽视求职者背景资料的调查
D:不能很好地控制招聘成本
E:经理人员受到了心理偏好的影响
简述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的作用。
工作名称分析包括什么?
岗前培训包含哪些培训内容()。 
A:外派培训
B:企业文化教育
C:更新知识的培训
D:岗位业务培训
E:转岗培训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驱使人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有关人类特性的假设中()的内容。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以下哪项是工作分析的目的()。
A:是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人员的特点
B:明确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C:明确能够满足技术上和组织上所要求的工作
D:明确社会和个人方面所要求的工作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原则有()、无偿性原则、固定性原则。
A:强迫原则
B:强制性原则
C:强行原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在人员配备时()。
A:学历高的人往往工作表现不好,学历低的人也会有惊人表现
B:不能对员工的工作要求过于苛刻,宽松的环境更能使员工有超常发挥
C:应该允许员工犯错误,特别是高层员工
D:就具体的工作职位来说,应安排最擅长该工作的人
部门经理进行人际敏感性训练最适宜的方法是()。
A:视听法
B:案例教学法
C:角色扮演法
D:操作示范法
在岗前培训中人力资源部门要为新员工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
A:工作职责
B:企业概况
C:公司文化
D:基本政策与制度
E:工资福利
为补偿劳动者提供的特殊劳动或额外劳动消耗和保证员工的工资水平不受特殊条件影响而支付的报酬是()。
A:津贴
B:奖金
C:工资
D: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