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治疗气虚型崩漏一般选用()。
A:关元三阴交隐白太冲
B: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C:气海三阴交脾俞太冲
D:关元气海三阴交隐白
E:三阴交足三里隐白太冲
手三阳经的走向为()。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腹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手走足
芍药汤的功用为()。
A: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B: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C: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治疗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不适之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者,除针刺主穴外,还应选用()。
A:足三里、命门、气海
B:足三里、血海、脾俞
C:足三里、行间、脾俞
D:足三里、脾俞、肾俞
E:气海、肾俞、三阴交
太渊的特点是()。
A:肺经原穴
B:肺经腧穴
C:肺经络穴
D:主治无脉症
E:八会穴之脉会
患者,男,34岁。午间食涮羊肉1斤,午后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欲吐。首选药物是()。
A:麦芽
B:谷芽
C:神曲
D:山楂
E:槟榔
针灸治疗乳癖,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A:手阳明、手厥阴经
B:手少阳、手太阳经
C:足阳明、足厥阴经
D:足少阳、足太阳经
E:以上都不是
方药配伍体现“以泻代清”特点的方剂是()。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凉膈散
E:导赤散
痢疾一证,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临床一般辨证分为()。
A:赤白痢
B:湿热痢
C:寒湿痢
D:噤口痢
E:休息痢
根据发病部位局部取穴外配大椎、曲池治疗痹证.属()。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热痹
E:血痹
治疗风热,肝热之目赤肿痛的首选药组是()。
A:菊花、麻黄
B:薄荷、柴胡
C:桑叶、菊花
D:蝉蜕、牛蒡子
E:蝉蜕、柴胡
奇经八脉中,与鼻渊发病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是()。
A:阳跷脉
B:带脉
C:冲脉
D:任脉
E:督脉
寒证与热证常见的鉴别点是()。
A:恶寒发热与否
B:苔白苔黄与否
C:脉浮沉与否
D:四肢冷热与否
E:大便干燥与否
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治则是()。
A:针灸并用
B:只针不灸
C:只灸不针
D:三棱针点刺出血
E:泻法
下列属于疾病传变的是()。
A:表病入里
B:里病出表
C:由寒化热
D:由实转虚
E:由虚转实
治疗乳汁不足的俞穴是()。
A:中冲
B:隐白
C:少泽
D:少冲
E:大敦
下列哪些方剂可用于治疗寒疝()。
A:厚朴七物汤
B:当归生姜羊肉汤
C:大柴胡汤
D:大乌头煎
E:乌头桂枝汤
患者女,33岁。因“剧烈腹痛”就诊。4年前开始反复上腹痛,餐前出现,餐后缓解,今晨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查体:血压84/40mmHg(1mmHg=0.133kPa),体温38.9℃,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4.2×1012/L,白细胞22×109/L。 结合该病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应重视突然发生的腹痛
B:应仔细询问病史
C:腹部平片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D:治疗原则为抑酸,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补液,镇痛及支持治疗
E:病情较重,体质较弱者可用石蜡、生豆油或菜油分次口服或经胃肠减压管注入
F:应立即手术
患者,女,26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B:合谷、气海、三阴交
C:曲池、内庭、三阴交
D:中极、次髎、地机
E:合谷、归来、脾俞
患者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继见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该病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损及阴
D:阴损及阳
E:阴阳亡失
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可选用()。
A:针灸并用
B:补法
C:只针不灸
D:只灸不针
E:泻法或平补平泻
根据骨度分寸,下列穴位两者间距非1.5寸的是:()。
A:曲差、神庭
B:曲差、承光
C:五处、承光
D:本神、头维
E:通天、络却
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脾气的健运
C:肾阳的蒸化
D:肝血的充足
E:肾阴的滋养
隔姜灸的确切作用是()。
A:清热解毒杀虫
B:温肾壮阳
C:温中散寒,扶阳固脱
D:防病保健
E:解表散寒温中
既能润肺止咳,又能灭虱杀虫的是()。
A:槟榔
B:百部
C:苦楝皮
D:款冬花
E:紫菀
患者咳嗽,气喘,口渴欲饮,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选用()。
A:麻杏甘石汤
B:桑菊饮
C:定喘汤
D:泻白散
E:清气化痰丸
某男,25岁。高热数日不退,又见喘喝,气不能接续,甚则心悸气短。其病机是()。
A:壮火食气
B:气食少火
C:阳胜则阴病
D:阳胜则热
E:阴胜则阳病
急性腰扭伤可选用()
A:人中
B:后溪
C:腰痛点
D:委中
E: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中的“两筋”指的是()
A:尺侧腕屈肌腱
B:桡侧腕屈肌腱
C:肱骨内上踝
D:掌长肌腱
E:肱骨外上踝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头面
B:腹
C:四肢末端
D:颈
E: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