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儿内科学高级职称

典型麻疹临床各期特点有哪些?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至少连续发生了多少次的室性早搏()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E:≥6次
患儿女,4岁,因“低热伴右下肢跛行半月余”来诊。查体:轻度贫血貌,精神尚可,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淤斑;颈部及腹股沟处可触及质地中等的不融合淋巴结多枚,最大0.6cm×0.7cm;肝肋下2cm,中等硬度;右股中下段有深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Hb95g/L,RBC3.3×1012/L,WBC7.8×109/L,N0.12,L0.88,PLT80×109/L。诊断应首先考虑()
A:淋巴结炎
B:右股深部肌肉脓肿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川崎病
E:结核性骨髓炎
ALL主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有()
A:高二倍体
B:低二倍体
C:t(12;21)
D:t(9;22)
E:t(4;11)
肝豆状核变性时铜在肝内的贮积开始于( )
A:学龄期 
B:学龄前期 
C:幼儿期 
D:青春期 
E:婴儿期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EnteroinvasiveEscherichiacolienteritisEIEC)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确诊依据为()
A: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
B: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
C: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
D:脑脊液分离出病毒
E: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
新生儿败血症,抗菌疗法,错误的是()
A:病原不明时针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
B:药敏结果示所选药物属不敏感者,虽临床疗效好也应换药
C:开始用药宜选静脉途径
D:一般疗程7~14天
E:新生儿7天前和7天后用药剂量不同
疑诊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儿检查骨龄时,X线摄片的部位是()
A:腕
B:膝
C:踝
D:髋
E:肘
胃排空时间:水的排空时间为1/2~1小时,牛乳为1~2小时。( )
恢复期有脱屑伴色素沉着的出疹性疾病是( )
A:麻疹
B:肠道病毒感染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风疹
13岁男性患者,因轻微外伤后感左肱骨上部疼痛,软组织肿胀,摄片见左肱骨上段局限性骨质沿髓腔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部分骨皮质不连续,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左肱骨骨折
B:左肱骨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
C:左肱骨骨纤伴病理性骨折
D:左肱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
E:以上都不正确
患儿,男,2岁,患肺炎,弛张热5天,今出现四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6秒,心率160次/分,腹稍胀,皮肤可见少量充血疹及出血点,大便潜血(+),血小板70×109 /L。可能是合并()
A:休克
B:DIC
C:败血症
D:心衰
E:中毒性肠麻痹
三岁女孩,主因眼睑及面部水肿两周就诊。查体:血压90/68mmHg,全身高度水肿,呈凹陷性。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1~2/HP。 支持肾炎性肾病的化验指标是( )
A:大量蛋白尿
B:低白蛋白血尿
C:高胆固醇血症
D:a2球蛋白升高
E:血清补体C3下降
患儿男,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一周入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痛原因是()
A:贫血
B:感染
C:浸润
D:骨髓炎
E:生长痛
一岁8个月男孩,体重11kg,身长80cm。1岁开始进食其他食物,现每月消耗配方奶粉3.5~4kg,用奶瓶,不愿吃饭,不肯咀嚼,进食困难,呕吐,服开胃药及补锌无效。对此男孩应首选的筛查是()
A:DDST
B:头颅B超
C: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D:生长水平评价
E:甲状腺功能检测
患儿8个月,因发热,腹泻于11月某日急诊入院。入院前2日清晨突起发热,下午呕吐3次,继而泻水样便7~8次,量少。次日热退,吐止,腹泻增至每天10余次,尿量减少,T38.0℃,精神萎靡,前囟、眼窝明显凹陷,泪少,咽充血,心肺正常,皮肤弹性差。 如第二日脱水纠正,大便减少至每天3~4次,不吐,胃纳差。补液原则为( )
A:补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
B:补继续丢失量
C:调整饮食,米汤喂养
D:停静脉滴注,改用口服补液盐
E:补生理需要量
关于麻疹疫苗接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应于冬春可能发病季节前1个月接种
B:凡年龄在8个月以上的易感儿均应接种
C:若有发热或其他疾病时不宜接种
D:接种疫苗同时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增加保护作用
E: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
小儿肥胖症是指()
A: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体重均值的10%以上
B: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
C: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10%以上
D: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
E: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30%以上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生后多少小时出现X线特征表现()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36小时
患儿女,10岁,因“反复腹泻2个月”来诊。排粪4~10次/d,多为稀粪,有时含有黏液和血,偶有果酱样粪伴里急后重;无发热。当地有阿米巴病流行。查体:体温正常;消瘦,面色略苍白;右下腹轻度压痛。临床怀疑为阿米巴肠病。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实验室最简便的确诊依据是()
A: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包囊
B: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C:粪便检查发现有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
D:纤维肠镜检查
E:钡灌肠造影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根治的治疗方案是()
A:甲硝唑
B:甲硝唑+二氯尼特
C:替硝唑
D:巴龙霉素
E:双碘喹啉
器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7岁男童,15天前咽痛,自服羟氨苄青霉素后好转,8天前低热,近4日右肩和左膝疼痛,但无红肿。昨日感觉心累,心电图示P-R延长,ST-T改变。体检发现咽红,无脓性渗出物,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片示心影轻度扩大,搏动稍弱,未见关节红肿,初步诊断为风湿热。2天前患儿出现颜面水肿,唇周微绀,呼吸32次/分,心率130次/分,心音稍低钝,心尖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底部可闻中细湿啰音。肝肋下1.5cm,质地中等,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该病儿可能存在()
A:肺动脉高压
B:呼吸窘迫综合征
C: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D:大叶性肺炎
E:心脏炎合并心力衰竭
患者女,13岁,因“发热、颜面红斑1个月,胸闷、气促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ESR85mm/h,类风湿因子(+),C30.34g/L,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胸部X线片:双肺炎症伴胸腔积液。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不能反映病情活动度的检查是()
A:补体
B:血白细胞
C:红细胞沉降率
D:皮疹变化
E:抗Sm抗体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B:风湿热
C:过敏性紫癜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结节性脂膜炎
新生儿及2个月内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如下述,哪项除外()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绿脓杆菌
E:肺炎链球菌
关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叙述正确的有()
A:出生时应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
B:乙型肝炎疫苗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种3次(出生时、1个月、6个月)
C:脊髓灰质炎3价混合疫苗应在2、3、4个月时接种
D:百白破混合制剂应在2、3、4个月时接种
E:麻疹疫苗应在5个月时接种
2岁男孩,近1周来低热,睡眠不安,有时双目凝视,神情淡漠,轻咳,惊厥2次,1个月前患麻疹,PPD试验(+),脑脊液:白细胞数80×10^6/L,中性O.50,蛋白质2000mg/L,糖1.52mmol/L,氯化物90mmol/L。应诊断为( )
A:病毒性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乙型脑炎
E:隐球菌性脑膜炎
氢离子释放急剧增加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A:pH值急剧上升
B:pH值急剧下降
C:Hoof浓度急剧下降
D:Hoof浓度急剧上升
E:氯浓度急剧上升
男孩,10岁。近半年来经常有不自主眨眼、缩鼻子、张口、摇头、耸肩,每分钟均有,伴有喉内作响,入睡后消失,诊断为多发性抽动。较常用的药物是( )
A:氟哌啶醇
B:苯海索(安坦)
C:硫必利(泰必利)
D:五氟利多
E:可乐定(氯压定)
女孩4个月,冬季出生,足月顺产,单纯牛奶喂养,近半月来烦躁、多汗、夜间睡眠不好。为明确诊断应作的实验室检查()
A:拍颅骨X片
B:血糖
C:25-(OH)-D测定
D:骨扫描
E: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