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砷的Ⅲ类标准值为≤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中总砷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mg/L。
A:0.05,0.5
B:0.1,1.0
C:0.05,1.0
D:0.1,0.5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时,串接两支内装()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L/min的流量采气()L。
A:20,0.1~0.3,1~3
B:25,0.3~0.5,3~5
C:50,0.3~0.5,3~5
计算题: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Fe3+,已知含Fe3+溶液用KSCN溶液显色,用20mm的比色皿在波长48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19,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L/(mol•cm),试求该溶液的浓度(MFe=55.86)。
重量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应该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快速加入沉淀剂
气相色谱法测定元素磷,当水样中元素磷浓度低于()mg/L时,可增加水样采样体积,改变水样与萃取剂的(),直至取样量达()m1。
在离子色谱分析中,进样体积大,水负峰亦大;淋洗液的浓度越高,水负峰越小。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废气中氯化氢时,在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的滴定操作中,为什么要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来观察终点?
非极性石英毛细柱是指极性指数小于()%的毛细柱。
A:5
B:10
C:15
D:20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预蒸馏时,如果样品中有机物含量高,为避免与其高氯酸作用而发生爆炸,可用()代替高氟酸进行蒸馏。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重铬酸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时,去除有机氯农药提液中水分常用的干燥剂是()。
A:无水氯化钠
B:无水硫酸钠
C:无水氢氧化钠
D:无水碳酸钠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源排气中氯气时,采样管的材质可以选用()、()或()。
A:硬质玻璃,氟树脂,氯乙烯树脂
B:塑料,硬质玻璃,聚四氟乙烯
C:聚四氟乙烯,氟树脂,氯乙烯
分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
顶空气体分析法是依据()原理,通过分析气体样宋测定()中组分的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阶段,灰化的含义在于()和()的灰化清除,保留分析元素。
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风向变化大小为30°-45°时,其对应的风向适宜程度为()类。
A:a
B:b
C:c
D:d
环境空气中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行业及各种燃烧,大多数化合物具有()性,对人体具有危害性。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地下水水质监测通常采集()。
A:综合水样
B:瞬时水样
C:混合水样
D:平均水样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铁的三级标准为()mg/L。
A:≤0.1
B:≤0.2
C:≤0.3
D:>1.0
火焰原子化器装置中燃烧器类型有()型和()型。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对于使用开放光程监测分析仪器,应每()个月进行1次单点检查(选择一个项目用满量程等效浓度10%到20%的标气),每年进行1次多点校准(等效浓度)。
A:1
B:2
C:3
D:4
用微库仑法测定水中AOX,吹脱挥发性有机卤化物时,进气口用乳胶管与气体洗涤瓶入口连接。
采用碘量法测定硫化物时,碱性水样采集后需适量滴加乙酸锌溶液调节水样至中性,再放放装有适量乙酸锌溶液的瓶子里,然后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所用光源相同。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时,使用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易受空气氧化,使用时必须每天标定一次。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规定,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2次。
如果经计量部门检定,声级校准器的声压给出了修正值,在监测过程中,声级计校准时,应按照声级校准器的()进行校准。
A:标称声压值
B:额定声压值
C:校准声压值
D:修正值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配制纳氏试剂时进行如下操作:在搅拌下,将二氯化汞溶液分次少量地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
A:产生大量朱红色沉淀为止
B:溶液变黄为止
C: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为
D:将配好的氯化汞溶液加完为止
24小时连续监测恒流采样器,校准后的流量为当时状态下的流量。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既有铁路干线是指2010年12月31日前已建成运营的铁路。
首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