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精神病学高级职称

患者、男性,35岁已婚。一年前可能因工作挫折致内心不愉快,经常忧虑,精神紧张,始后渐有失眠,每月有数次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强烈心慌、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和莫名的恐惧感,伴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不等。曾住某医院作全面检查,血压正常,EKG示“偶发性房性早搏”,脑CT、EEG、超声心动图、血糖、尿24小时17KS、VMA、儿茶酚胺均无阳性结果。患者偶感胃肠不适和腹痛伴腹泻,曾经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会诊,均已初步排除该科明确疾病。但患者心境忧愁,自感身患重病,不敢远途出差,曾提出不担任领导职务。用过多种正规抗癫痫药治疗无效,连续服用阿米替林75mg/日,2周疗效亦不明显。追溯少年时已偶有易惊慌感,但学习、工作能力良好。无精神活性物质嗜癖史。详细阅读病历摘要:病历特点可归纳为: 1)发病于青壮年,有一定精神诱因,病程超过一年; 2)以阵发性强烈心慌、心悸、胸闷、呼吸不畅、胃肠功能紊乱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诉; 3)EKG示“偶发房性早搏”,但超声心动图正常; 4)情绪忧愁,自信心降低,但无怪异思维及感知障碍; 5)脑CT、EEG未获颅内器质性病变征; 6)内分泌方面,基本排除肾上腺病变、糖尿病; 7)经过正规抗癫痫冶疗无效,基本上排除癫痫; 8)抗抑郁治疗不正规,未以完全排除非典型抑郁,如MaskedDepression(隐匿性抑郁); 9)消化系统检查资料不足以完全排除消化系统疾病。 若经2-4周正规治疗效果不佳,应优先考虑()
A:停药观察
B:合并使用抗抑郁剂与抗精神病药物
C:住院治疗
D:是否合并其它躯体疾病
E:申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F: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G:药物剂量是否足够
H:药物选择是否恰当
I:治疗周期是否恰当
J:加强解释性心理治疗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感情的情感联结,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
患者男,21岁。因"夸大、多语多动与少语少动交替发作6年,再发话多、言行紊乱10天"入院。入院诊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入院后,患者无法服从管理,有冲动伤人行为。请选择此时较佳的治疗方案()
A:氯氮平合并碳酸锂
B: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
C:喹硫平合并碳酸锂
D: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
E:肌内注射氟哌啶醇
刚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A:近似回答
B:处于意识蒙眬状态
C:有精神创伤诱因
D:不能回忆发病经过
E:发作时生活难以自理
冲突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结果。
A:直接的对立
B:认知和个性化
C:行为意向
D:行为
完美主义者对()、秩序、组织有特别的需要。
下列哪项不是青年期苦恼的主要表现( )
A:对自我形象不满意
B:对性成熟的惶恐
C:亲子关系紧张带来的苦恼
D:思维的批判性等能力较差
E:以上都不是
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距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E:知觉的特殊性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目前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异源性遗传
E:同源性遗传
何谓“正常的”性行为()
A:取决于所在社会文化
B:各文化间显著相似
C:取决于占主导的宗教力量
D:取决于统治阶级与法律约束
()则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
A:管理型政府
B:创新型政府
C:服务型政府
D:学习型政府
关于苯二氮ꯟ类抗焦虑药的临床应用,哪项不对( )
A:可用于各型神经症的对症治疗
B:可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失眠
C:长期应用只引起躯体依赖不产生精神依赖
D:可治疗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紧张、失眠
E:可用于癫痫治疗和酒依赖患者急性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A: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B: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C:神经精神方面不良反应
D:抗胆碱能系统不良反应
E:变态反应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或症状( )
A:强迫洗手
B:神经症
C:恐怖症
D:阳萎
E:焦虑 
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以下哪些幻觉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特征性()
A:评议性幻听
B:争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入睡前幻听
E:噪声性幻听
情绪可通过哪些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
A: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C: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D: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E: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纳曲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以下正确的是()
A: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戒断症状
B:使用3个月后停用,疗效可持续下去
C:用于维持治疗,可减少饮酒的天数
D:可以造成肝损害
E:与酒精同用可产生毒性反应
急性应激障碍常在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
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 )
患者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来。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也有音韵联想或字意联想。此表现为()
A:思维奔逸
B:联想松弛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中断
E:思维散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只有质的区别
B: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只有量的区别
C: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没有质的区别
D: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没有量的区别
E: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有质的差别,但有时只有量的区别
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
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
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男性,22岁,半年前起病,表现:有时头痛头昏,部位不定,未予处理。话多,说要办一个一千人的工厂,要当经理,周游全世界,有好几个女朋友,情绪高涨。诊断躁狂症,经碳酸锂、氯丙嗪治疗后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2个月后意识清楚,情感淡漠,话少,动作缓慢,不洗澡,不换衣服,记忆力好,无自杀观念,阵发性剧烈头痛,用头撞墙,每次半小时左右,曾癫痫大发作一次,喷射性呕吐一次。神经系统检查:眼底视盘水肿,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脑电图中度异常,大量病理高波幅e波,左侧较多,脑超声波中线向右移0.3cm。首先应做哪项检查()
A:头部CT
B:复查脑电图
C:CSF
D:抑郁症评定量表
E:躁狂症评定量表
为什么说自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关自杀的年龄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而增加的,进入老年后上升更加明显
B:14岁以下儿童自杀死亡者罕见
C: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50岁左右,而女性则为40岁左右
D:自杀未遂的高发年龄明显低于自杀死亡者,多在30岁以下
E:老年人自杀率高于青壮年
患者女性,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主因控制不住地反复想无意义事情,不自主眨眼、模仿他人说话、吼叫、打自己近两年,加重一年而就诊。两年前父母让患者学钢琴,患者不肯,母亲严厉训斥患者,其后表现情绪不良、少语一月余,其后情绪恢复,于20个月前逐渐出现爱眨眼睛,其后逐渐出现努嘴巴、甩头、发声吼叫,偶尔要拍打自己,反复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但无法控制,为此感到很痛苦。半年余未经任何治疗,病情好转。于一年前病情加重,反复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脑子里立刻想到我为什么做这个题,做了会有什么好处,不做会怎么样,学习受到影响,成绩下降。患者眨眼睛、甩头、发声吼叫等症状也明显加重,几乎每天都出现。患者为此很苦恼,烦躁不安,晚上睡眠差,经常彻夜难眠,食欲也随之下降。针对病人目前情况,下一步处理可以考虑以下哪些选择(提示:对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氟哌啶醇治疗0.5mg/d用起,每天2次,3天后加至1mg/d,每天2次,1周后加至3mg/d。舍曲林治疗从25mg/d用起,每天一次,3天后加至50mg/d,1周后加至100mg/d,患者用药第8天开始出现斜颈、上肢肌张力增高。)()
A:方案不变,加强观察
B:减少氟哌啶醇用量
C:加用抗胆碱药物
D:换用其他药物
E:抽动症状加重,加大氟哌啶醇用量
F:减少或停用氟哌啶醇
G:停用舍曲林
H:合用利培酮,快速控制抽动
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脓肿( )
阿尔茨海默病( )
化脓性脑膜炎( )
病毒性脑炎( )
A:起病急,可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等。精神症状以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为主。颈部强直及克氏征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B: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脑脊液中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C:隐袭起病,前驱期以情感症状为主,随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害等症状,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常降低
D:潜隐起病,病程缓慢发展,早期多表现为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多有精神、神经症状
E: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和谵妄,CT或MRI检查可见局灶性低密度影
所谓疾病倾向的性格指由忧郁、生气、焦虑等有关的心理沮丧所构成,与肝炎和退化性关节炎有关。
关于心理的实质描述最完整的是( )
A: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整体属性的反映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简述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