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铁路线路工

当钢轨断缝大于50mm时,应立即进行()。
A:紧急处理
B:临时处理
C:永久处理
D:限速45km/h放行列车
经常与钢轨顶面接触的车轮踏面是()坡度的圆锥面。
A:1:10
B:1:20
C:1:40
D:1:60
60kg/m及以上钢轨,基本轨垂直磨耗:在容许速120km/h的正线上超过()mm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4
B:6
C:8
D:10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正线及到发线钢轨接头错牙,轨面及内侧错牙()mm。
电路中要有电流通过,就必须在它的两端保持电压。
提速道岔可动心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若不足,直、曲股轨距偏小时,应检查辙叉咽喉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超过允许范围应先进行调整,确保动程和轨距良好。
A:动程
B:开程
C:开口
D:框架
旧轨枕分为()几类。
A:再用轨枕
B:待修轨枕
C:废轨枕
D:重伤轨枕
两平行线间的交叉渡线,线间距小于()时,不宜铺设交叉渡线。
A:4.0m
B:4.1m
C:4.3m
D:3.8m
50kg/m钢轨9号普通单开道岔尖轨长()。
A:11300mm
B:6450mm
C:7700mm
D:6250mm
当车轮逆向运行时,在尖轨顶宽()及以后,车轮才全部压在尖轨上。
A:30mm
B:40mm
C:50mm
D:60mm
按我国标准钢轨类型,道岔号数分为6、7、9、12、18、30、38号等,以()最常用。
A:12号
B:18号
C:30号
D:9号
在辙叉心宽()断面处,测量垂直磨耗。
A:25mm
B:30mm
C:40mm
D:50mm
简述提高过岔速度的措施?
60kg/m钢轨提速12号道岔轨长为13.88m。
连接曲线半径为300m,超高度为0mm,连接曲线后股道线间距为4000mm处,警冲标距连接曲线中心线()。
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为()mm。
A:142
B:152
C:160
D:180
路基坡面的地表水流与边坡坡度及坡面状态无关。
无缝线路长轨条因钢轨重伤、折断进行永久处理时,应确保修复后()不变。
线路公里标一般以线路起点车站的旅客站房中心处为零公里算起。在整公里处注明里程。
对钢轨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及平直度,每半年应检查1次。
对线路进行拨道时,为防止拨后过车钢轨回复,对拨道处要适当预留回弹量,一般情况下应预留()。
A:2~4mm
B:5~6mm
C:6~8mm
D:8~10mm
弯曲处用1m直尺测量矢度大于()的为钢轨硬弯。
A:0.1mm
B:0.2mm
C:0.3mm
D:0.5mm
钢轨接头、扣件、防爬器、道床等阻止钢轨及轨道()。
所谓基床变形就是指基床翻浆冒泥。
不是电能的优越性()
A:便于转换
B:便于输送和分配
C:便于控制
D:便于携带
50kg/m钢轨侧面磨耗超过()mm时(正线、到发线),为轻伤钢轨。
A:9
B:11
C:12
D:13
GJ-4型轨道检查车在检测线路时,每行进约()计算机进行一次偏差数值的采集。
A:100mm
B:150mm
C:250mm
D:500mm
无缝道岔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A:700~900N·m
B:120~150N·m
C:1100~1400N·m
D:250~300N·m
曲线未被平衡欠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大于()mm。
A:30
B:50
C:75
D:90
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距实际尖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