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下列各项,不属于血分证临床表现的是()。
A:身热夜甚
B:斑疹隐隐
C:吐血便血
D:角弓反张
E:舌质深绛
治疗上消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中脘、内庭
B:太渊、少府
C:太冲、照海
D:阴谷、气海
E:命门、至阳
汪瑟庵对秋燥的治疗,提出()。
A:始用辛凉
B:始用甘寒
C:继用苦寒
D:继用甘凉
E:继用甘寒
清热药是()。
A:药性寒凉,以清解表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B:药性寒凉,以透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C:药性寒凉,以清解半表半里之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D: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E:药性寒凉,以清热利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有关艾灸的补泻作用,始载于()。
A:《难经》
B:《备急千金要方》
C:《针灸大成》
D:《明堂灸经》
E:《灵枢》
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的穴位是()。
A:上关
B:下关
C:耳门
D:听官
E:听会
温邪的共同特性主要有()。
A: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B:从外侵袭人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C: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故又称为时令温邪,或简称时邪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或转化,如热灼成燥、热蒸湿动、寒郁化热等
E:不同的温邪入侵部位有别,如风热病邪首先犯肺,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困阻太阴脾
下列哪一穴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A:迎香
B:曲池
C:合谷
D:手三里
E:少商
肝胆火旺之耳聋、耳鸣,下列各组配穴除哪项外,皆可协调配用()。
A:翳风、听会
B:中渚、侠溪
C:太冲、丘墟
D:丰隆、劳宫
E:肝俞、太溪
地黄饮子主治的病症是()。
A:肝肾阴虚证
B:阴虚火旺证
C: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D:肾阳不足证
E: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既能祛风湿,又擅长通行十二经脉的药物是()。
A:独活
B:威灵仙
C:秦艽
D:防己
E:木瓜
下列方中,具有清肠凉血、疏风行气功效的是()。
A:白头翁汤
B:槐花散
C:十灰散
D:黄连解毒汤
E:芍药汤
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功用的方剂是()。
A:真武汤
B:实脾散
C:五苓散
D:参苓白术散
E:苓桂术甘汤
心包经的郄穴为()。
A:阴郄
B:会宗
C:郄门
D:灵道
E:大陵
治疗痔疮便后出血,宜配用的腧穴是()。
A:支沟、天枢
B:三阴交、阴陵泉
C:神阙、百会
D:肺俞、脾俞
E:孔最、膈俞
望色十法中“抟”是指()。
A:面色壅滞
B:面色疏散
C:面色浊暗
D:面色清明
E:面色枯槁
一脾虚带下病人,针灸治疗时选()。
A:带脉、中极、足三里、阴陵泉
B: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
C: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
D:肝俞、气海、太溪、百会
E:三阴交、肾俞、水道、足三里
耳针治疗肘劳常选穴位有()。
A:相应敏感点
B:神门
C:皮质下
D:肾上腺
E:心
患者男,7岁,主“因遗尿4年,加重6个月”来诊。患儿平素易感冒,白天小便次数较多,夜间遗尿,每晚1~2次,呼之难醒,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缓细。查体:一般可,咽(-),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外阴无包茎、无畸形。提示造影结果显示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患者的诊断为()
A:尿路感染
B:尿失禁
C:遗尿
D:颅内肿瘤
E:神经源性膀胱
F:肾小球肾炎
临床上内痔的主要表现有()。
A:便血
B:痔核脱出
C:疼痛
D:瘙痒
E:泻泄
完带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白芍车前草
B:赤芍生甘草
C:陈皮车前子
D:橘皮车前子
E:黄芩黑芥穗
李某,男,64岁。于家中休息时突发肢体软弱无力,持物不能,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脉细涩。针对该患者,需在主穴基础上加用()。
A:曲池、内庭
B:风池、太溪
C:太冲、太溪
D:丰隆、合谷
E:气海、足三里
治各种内痈,又治湿热黄疸宜选()。
A:大青叶
B:蒲公英
C:黄连
D:牛黄
E:土茯苓
治暑热烦渴宜用()。
A:泽泻配茯苓
B:木通配通草
C:茯苓配猪苓
D:薏苡仁配车前子
E:滑石配甘草
上巨虚位于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A:犊鼻下9寸
B:足三里下6寸
C:外踝高点上9寸
D:外踝高点上10寸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各穴中,不属于小儿惊风主穴的是()。
A:大椎
B:水沟
C:印堂
D:合谷
E:太冲
患者女,51岁,面目及肌肤淡黄,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适宜选用的方剂是()
A: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B:黄芪建中汤
C:大柴胡汤
D:茵陈蒿汤
E:茵陈术附汤
某女,20岁,月经尚未来潮,最不可能的因素是()。
A:气血亏虚
B:肝郁化热
C:阴虚血燥
D:气滞血瘀
E:痰湿阻滞胞脉
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气海
B:中极
C:三阴交
D:隐白
E:太冲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不适伴纳差、乏力1个月”来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烧灼感,疼痛不显,无反酸,纳差,乏力。患者症状间断加重,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kg。刻下:上腹部闷堵不适,时有嗳气,烧灼感,无反酸,腹痛不甚,大便尚可,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既往有胃出血病史30余年,无肝肾疾病及胆囊炎和胆石症病史,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85次/分,呼吸l8次/分,血压l20/70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软,上腹中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西医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
A:促胃肠动力
B:抑制胃酸分泌
C:保护胃黏膜
D:胃肠减压
E:根除幽门螺杆菌
F: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G:抗抑郁
H:胃肠解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