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理治疗

晚上7时,刘医生值班。一农妇怀抱6岁小孩急匆匆来到急诊室,请求医生救她儿子的命。她边哭边说,小男孩4点左右从6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她赶了3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这里。经刘医生检查,颅骨骨折,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口鼻出血,小便失禁,孩子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刘医生立即开出CT检查单,一旦结果出来,就可行开颅术。但孩子的母亲没钱,CT无法做,手术不能进行。刘医生只好一边催其母亲去筹钱,一边给小孩采取一些抢救措施,他只能做到这些。可直到天亮,孩子的母亲也未把钱筹来。早7点36分,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再也无法抗拒死神的召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此病例医护人员违反哪条医德原则()
A:防病治病
B:救死扶伤
C:实行人道主义
D: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E:公正原则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没有遵循哪条医院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以人为本原则
C:两种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D:质量第一原则
E:公平公正原则
某画家利用对亡妻的印象给她画了幅遗像,这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经验思维
E:直觉思维
班杜拉否认对于习得的必要性的概念是()
A:观察学习
B: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消退
E:自我强化
厌恶疗法是一种治疗师通过给患者施加一定程度的以下哪项产生的不快来消除其带来快感的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E:鼓励
下面关于家庭治疗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在20世纪中叶,家庭治疗的研究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出现
B:弗洛伊德提出并在临床中实践家庭治疗
C:精神分析理论没有应用到家庭问题的治疗中
D:50年代末,关于交流和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已发展完备
E:80年代初,家庭治疗才被视为一种理解精神疾病根源及其治疗的新道路
妈妈说考得好就去吃麦当劳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惩罚
D:奖励
E:强化
在行为治疗的程序中不包括()
A:问题行为的评估
B:治疗方案的制定
C:探讨童年心理创伤
D:治疗方案的实施
E:治疗效果的评估
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异己的奇怪念头,患者对此也感莫名其妙,且不能控制,这种症状可能是()
A:思维奔逸
B:思维散漫
C:思维缺乏
D:强迫性思维
E:强制性思维
森田疗法中的实施方法很多,其本人说过,对他的疗法理解好的人,单靠读他的书或论文即可治愈。一般经常用到的方法包括门诊森田疗法和住院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中,由轻工作期向重工作期转换的标志是()
A:自信心出现
B:乐观心态出现
C:自发萌动出现
D:劳动自动化出现
E:以上均不是
"关键是病人自己帮助自己"符合心理治疗的哪种性质()
A:实效性
B:学习性
C:稳定性
D:自主性
E:持续性
某女,情绪夸张,常竭力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和博取赞扬,同时有不适当的、夸张的微笑和做作的手势等,但并没有思维障碍、妄想、幻觉等临床表现。面对这种上述情况,作为医生应()。
A:及时安慰患者
B: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
C:表现出对患者讨厌和恼火的行为
D:暂时离开患者
E:以上都对
团体心理治疗频率通常为()
A:每周一或二次
B:每周三次
C:每周四次
D:每周五次
E:每月一次
某心理治疗师妹妹有了心理上的问题,妈妈要求该治疗师给其妹妹看病,但是该心理治疗师拒绝了,转给了另一位治疗师。因为他遵循的一个原则是()
A:保密原则
B:中立原则
C:整体原则
D:真诚原则
E:回避原则
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治疗的重点是()
A:创设一个环境
B:改变认知
C:改变人格
D:习得新的行为
E:解决当下问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A: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贝利量表
D:格塞尔量表
E:丹佛测验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爱他一样爱你,是吗?来访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这样做呢?来访者:因为他是我丈夫,就应该爱我。自动想法是指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头脑中的()。
A: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
B:无效的且不真实的想法
C:无效的或不真实的想法
D:似乎有效而真实的想法
E:以上都不正确

患者,女,32岁。下腹部有包块2年多,伴月经量增多,前来某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师检查,初诊为"子宫肌瘤"。入院后,进修医师按"子宫肌瘤"书写了病历。经治医师在没有做宫腔长度及B超等检查的情况下,完全相信了门诊的诊断,自行决定做子宫切除术。术前,未执行上级医师"再详细探宫腔"的指示;术中,发现子宫体较软时,助手提示"需排除妊娠可能",术者仍未听取,在未行子宫穿刺的情况下,错误地将子宫及双侧卵巢全切。切开子宫,见一胎儿。该患者已生有一男一女,系绝育对象。术后,医务人员对是否向患者家属讲明实情,持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若不将事故实情告知患者及家属,对这种做法最正确的评价是()
A:手术实际上为患者做了需做的人流手术,不算事故,不告知患者,符合医德
B:此系医院的医疗秘密,内部总结教训即可,不必告知患者
C:剥夺了患者获得医疗信息的权利和监督医疗过程的权利
D:告知患者实情,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E:告知患者实情,会降低医院信誉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若将事故实情告知患者家属,针对手术者应负的道德责任,最正确的说法是()
A:违背"审慎"的医德要求,未作必要的认真的检查,造成医疗事故。
B:经验不足,对技术常规不熟悉,系医疗事故
C:虽错误切除子宫,但同时为患者做了需做的人流和绝育手术,功过参半
D:手术未造成其他伤害,患者应予谅解
E:门诊接诊医师、手术助手、上级医师均应负道德责任
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要点不包括()
A:患者有能力从情感层面进行思考
B:有强烈的治疗动机
C:至少有一个有意义的关系
D:通常需要排除神经症的患者
E:能够对治疗师尝试性的解释反应良好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现象学趋向,认为个体是生活在以下哪种中()
A:客观现实
B:主观现实世界
C:自身经验
D:他人的期望
E:咨询师的期望
声明己见训练,属于何种行为治疗方法()
A:松弛训练
B:冲击训练
C:厌恶疗法
D:自信训练
E:生物反馈疗法
某家长发现其1岁的孩子身上有一系列心理问题,随之到心理门诊来咨询。医生希望把孩子带来才好判断。但家长说带不来孩子,而希望医生到家里去咨询与治疗。心理医生给予拒绝。其原因是孩子的就诊要遵循我国《精神卫生法》中的原则是()
A:自愿原则
B:监督原则
C:独立原则
D:强制原则
E:非自愿原则
下列关于催眠治疗的设置,说法不正确是()
A:催眠室内光线要柔和
B:催眠室要保持幽静、舒适,最好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C:催眠室内可放鲜花和香水,使气味好闻
D:催眠治疗的次数应根据情况确定,次数不宜过密
E:催眠治疗时间可以为30分钟,也可以达到1小时
人们早年的经历形成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或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一旦被某种社会生活事件所激活,脑中就会涌现出许多功能失调的负性自动想法,由此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这是()。
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B: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C: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理论
D: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E:文化社会学派的代表理论
某女,30岁,职业医师,惧怕花圈,咨询师与其协商好进行满灌治疗。故在一间小的治疗室中,所有墙壁均贴上花圈图案,室内放有十个大花圈,中间桌上堆满小花圈。来访者进入治疗室内,呼吸加快,全身颤抖,手足无措。突然响起哀乐,她想退出,但门已关闭,只能呆在治疗室内。来访者企图远离花圈,但治疗室太小,花圈几乎碰到了她。来访者喘息不止,大汗淋漓,跌坐在椅子上。40分钟后,颤抖减轻,呼吸渐渐平稳,虽一脸疲惫,但如释重负。满灌疗法适用于()。
A:神经衰弱
B:恐怖性神经症
C:精神分裂症
D:偏执性人格障碍
E:神经性厌食
张先生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工作时既要在学生中充当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做朋友,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A:角色间冲突
B:角色内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失调
E:角色失败
地质学家利用地质构造理论来解决石油勘察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经验思维
E:直觉思维
创伤治疗的适应人群不包括()
A:抑郁症患者
B: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C:长期遭受性虐待的患者
D: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患者
E:早期遭受情感虐待的患者
某女,21岁,大学生,突然性胸闷,心悸,有濒死感,气不够用,出冷汗。上腹部不适,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此次发作难以忍受故来急诊就诊。最适宜的急诊处理是()。
A:输入葡萄糖
B:吸氧
C:暗示治疗
D:抗癫痫药
E:地西泮注射
纠正不合理信念属于()
A:精神分析
B:行为治疗
C:催眠治疗
D:认知治疗
E:人本治疗
一个8岁儿童具有胆怯、被动、好斗、情绪不稳定、反抗权威等个性特征,他父母的教养方式最可能是()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放任型
E:刻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