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哪种元素缺乏所致()。
A:钙
B:镁
C:碘
D:铁
E:锌
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不同点是()
A:多发性骨髓瘤血象中浆细胞>20%
B:多发性骨髓瘤血象中浆细胞>10%
C:浆细胞白血病血象中浆细胞<20%
D:浆细胞白血病血象中浆细胞>10%
E:浆细胞白血病血象中浆细胞>20%
属于检测Ⅲ型超敏反应的试验()
A:Coombs试验
B:结核菌素皮试
C:挑刺试验
D:特异性IgG抗体测定
E: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是()
A:钙
B:镁
C:磷
D:铁
E:锌
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ALT
D:AST
E:ALP
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直方图的范围在()。
A:2~30fl
B:30~35fl
C:35~90fl
D:90~160fl
E:36~360fl
推一张厚血片,可采用的方法最好为()
区别脓尿和结晶尿的主要方法是()。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乳糜试验
D:尿三杯试验
E:加热法
可能出现肌红蛋白尿的疾病是()。
A: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蚕豆病
D:心肌梗死
E:肾小球肾炎
弓形虫为()。
A:专性寄生虫
B:兼性寄生虫
C:偶然寄生虫
D:体外寄生虫
E:机会致病寄生虫
尿液淀粉酶来自于()。
A:肺
B:血液
C:卵巢
D:乳腺
E:精液
SARS的病原体是()
A:鼻病毒
B:腺病毒
C:冠状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柯萨奇病毒
表现为再生障碍危象的是()
A:慢性溶血者突发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
B:急发全身症状,发热,休克,出现血红蛋白尿症
C:急发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5%,出现肾衰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骤降,出现血红蛋白血症
E:以上都是
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是()。
A:贫血
B:腹泻
C:肛门瘙痒
D:食欲减退
E:失眠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A:尿中有肾小管上皮细胞
B:尿中有大量白细胞,伴大量扁平上皮细胞
C:尿中有白细胞,其中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D:尿中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E:尿中有形态不均一的大量红细胞
下列最适用于作军团菌培养的培养基是()
A:BCYE琼脂培养基
B:庆大霉素培养基
C:巧克力培养基
D:吕氏鸡蛋血清培养基
E:亚碲酸盐血琼脂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染色性上的差异是由哪种细菌结构的差异造成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E:鞭毛
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主要用来检测()。
A:抗原
B:抗体
C:半抗原
D:不完全抗体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RBC与WBC的数量之比约为()。
A:700:1
B:600:1
C:400:1
D:500:1
E:750:1
对典型发作的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最宜采血时间为()。
A:发作时
B:发作半小时内
C:1小时内
D:48小时内
E: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gE为()。
A:单体
B: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五聚体
受检血浆的凝血酶时间(TT)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则表明()。
A:因子Ⅷ、Ⅸ、Ⅺ缺乏
B:因子Ⅱ、Ⅴ、Ⅶ缺乏
C: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D:有FDP或异常纤维蛋白原存在
E:因子Ⅱ、Ⅶ、Ⅹ缺乏
皮肤过敏试验是为确定()。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几种白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其胞浆内颗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细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B: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有粗大、均匀的橘红色颗粒
C:嗜碱性粒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和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
D:单核细胞胞浆内有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E:淋巴细胞胞浆内有粗大、大小不均的较多的嗜天青颗粒
关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错误的是()。
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
B:显著贫血
C: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D:骨髓增生程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E:POX染色呈阳性反应
抗原抗体沉淀反应时,当抗体量加大时()。
A:特异性提高
B:特异性降低
C:敏感性降低
D:敏感性提高
E: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变
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为()。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规定,药敏实验结果报告中,"R"代表()。
A:敏感
B:轻敏
C:中介度
D:耐药
E:其他
血友病A、B分别缺乏哪些凝血因子()。
A:Ⅺ、Ⅷ
B:Ⅲ、Ⅴ
C:Ⅷ、Ⅺ
D:Ⅷ、Ⅸ
E:Ⅺ、Ⅸ
关于细菌L型,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A:细菌L型是遗传性变异的细菌
B:细菌L型是细菌失去细胞壁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
C:细胞壁的缺陷主要是肽聚糖的缺陷
D:细菌L型在脱离诱导剂后可回复为原来的细菌
E: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菌细胞壁而形成细菌L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