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0278《社会统计学》

下列资料,属于静态资料的是()。
A:某厂89年职工工资总额为76万元
B:某乡89年粮食总产量为1亿3千万公斤
C:某市89年末人口为36.3万人
D:某市89年征用土地125亩
众数的性质是什么?
社会统计描述,即通过部分研究对象的统计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总体的性质进行推论与归纳。
检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随机样本的次数分布是否有差别,一般采用()
A:z检定
B:t检定
C:x2检定
D:F检定
简答简单随机样本的三个来源。
各标志值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是。
正态曲线的曲线两端逐渐减降,但不会接触底线。
下面四个平均数中,只有()是位置平均数。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标准正态分布的方差通常被定义为()
A:-1
B:1
C:0
D:2
下列哪些可以设置成定序变量()
A:性别
B:教育程度
C:社会地位
D:经济地位
E:收入
F检定的目的是要推算在各组总体中的均值是否相等。
在相关性测量中,PRE的取值范围是()
A:[-1,1]
B:[0,1]
C:[-1,0]
D:[-1,2]
社会统计学中的最低级别的变量是()
A:定类
B:定序
C:定距
D:定比
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当纳伪概率是0.0793时,每一百次抽样中有多少次采纳伪的错误被接受()
A:0.07次
B:1次
C:7次
D:8次
分别说明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并举例。
通过对某校1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每位教师每月用于购买教学用品的开支分别如下:20,15,25,18,22,30,40,38,46,50。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求这些教师每月用于购买教学用品开支的均值。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计算教师购买教学用品开支的标准差。
籍贯是()的测量。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序尺度
大样本抽样中,有9位同学的成绩作为样本,分别为87、92、47、58、87、62、73、73、61,对这组数据的计算正确的是()
A:方差是235.86
B:标准差是16.5
C:均值是92
D:中位值是58
标准差系数属于度量什么的变异指标()
A:相对聚合程度
B:相对离散趋势
C:相对集中趋势
D:稳定性
偶遇抽样法
取值只有列别层次之分。而无大小、程度之分的变量是()
A:定比变量
B:定距变量
C:定序变量
D:定类变量
回归是研究定距变量之间相关关系()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准确性
D:可靠性
试述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当遇到分组资料有开口组的情况时,非经特殊处理,下面无法求出的统计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E:调和平均数
对于较复杂的变项,可能要用上多个指标。为便于分析,用上多个指标时,有时需要将各项指标合并起来。合并的方法主要有()
A:类型法
B:指数构成法
C:尺度法
D:随机法
E:系列法
统计量的第一个特征是,可以保证统计量可作为衡量小概率时间工具的前提之一是()
A:可操作性
B:可检查性
C:可技术性
D:可忽略性
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称调和平均数。
简述评价估计值的标准。
推断统计学成为数理统计学的主流是在()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一战后
D: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