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学科专业知识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试论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
何老师在讲授“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隋唐时期”内容时提到,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顶峰之一的隋唐时期,其巨大成就是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铸就的,在回顾这段精彩历史的同时要知道这一切与人民的付出是密切相关的。何老师的观点符合下列哪一种史观()
A:文明史观
B:唯物史观
C:英雄史观
D:唯心史观
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A: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
B: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
C: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
D: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恶果,谈谈它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作物引种到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诸如茶树、柑橘、樱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
——计翔翔、周百呜《地理大发现探幽》(二)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成语“覆水难收”的人物原型是西汉的朱买臣。会稽人朱买臣以砍柴卖柴为生。但是他勤学不辍,后经地方推荐,被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他的做官途径()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春秋时,某诸侯国设立“稷下之学”,招揽文人学士,讲学著书。它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鲁国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曾经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十三五”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追求是,以改善()为核心,以解决()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攻坚战和持久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
几年来宫廷历史剧在各电视台热播,很多历史人物及其官职被人们所熟知,其中丞相即是古代最重要的官职之一,但在关于()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丞相”官职。
A:秦代
B:三国
C:元代
D:清代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空中花园”的新巴比伦国王是()
A:汉谟拉比
B:萨尔贡二世
C:尼布甲尼撒二世
D:齐德启亚
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大力推行近代化
B:洋务派试图发展近代邮政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D: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
下表反映的是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可以从表格中得出的认识是()
A: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发展的机会
B:经济全球化中大国强国处于主导地位
C:高新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用“绝对精神”来阐释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是()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布鲁诺·鲍威尔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爱.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国往来,满清严禁中国人学外语,严禁华人与外人接触。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东西文化史》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与唐初相比,清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应该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决战,前秦大败。这场决战史称()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尊重中学生权利,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指的是下列哪个基本理论?()
A:全面发展
B:学生为本
C:素质教育
D:师德为先
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对英国商人送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小民无此物者甚众。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皇帝认为中国农民年勤劳,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一种天朝上国心态的反映
D:乾隆皇帝为维护天朝国体。担心民众玩物丧志
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这届联合国大会是()
A:23届联大
B:24届联大
C:25届联大
D:26届联大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序幕,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终于在1992年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觉醒与西方相比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最初觉醒”为什么与西方不同。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某区域经济组织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该组织()
A: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B: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C:较好地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开始改变由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座次之,店与铺又次之。”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地租重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
D:有钱人喜欢经营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