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

弗洛因综合征()。
A:脑脊液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
B:脑脊液放置后可见纤维蛋白膜形成
C:脑脊液呈米汤样
D:脑脊液呈混浊样
E: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男,60岁,2个月前经CT检查诊断为右额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现CT示病变范围增大,出现上部低密度,下部高密度平面,诊断为()。
A:硬膜下血肿部分吸收
B:慢性硬膜下血肿
C: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D:急性硬膜下血肿
E: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急性出血
癫痫诊断的有效检查项目是()。
A:头部CT
B:腰穿
C:头部MRI
D:脑电图
E:脑血管造影
下列哪项可能不是脊髓病变引起的瘫痪?()
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B: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C:双上肢下运动元性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D:一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E:一侧上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不典型表现为()。
A:血肿同侧脑室增大
B:均匀高密度
C:广泛脑水肿
D:可跨越颅缝
E:中线结构移位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3级神经元不包括()。
A:脊神经节
B:薄束核
C:楔束核
D:丘脑腹后外侧核
E:中央后回上、中部
患者走路时上肢前后摆动消失,小步态,起步慢,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止。病变定位在()。
A:小脑半球
B:小脑蚓部
C:锥体外系
D:上运动神经元
E:下运动神经元
肌束震颤的病损部位在()。
A:上运动神经元
B:下运动神经元
C:神经肌肉接头
D:肌肉
E:锥体外系统
男性,70岁,3天前右半身麻木,2天前醒来发现右侧肢体不能动,混合性失语,嗜睡。检查:嗜睡,血压16/8kPa(120/60mmHg),右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Babinski征(+)()。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脑栓塞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膜炎
下列神经病学检查结果中,不属于小脑功能失调特征的为()。
A:共济失调
B:辨距障碍
C:发音障碍
D:静止震颤
E:张力降低
间脑不包括()。
A:丘脑
B:丘脑上部
C:丘脑下部
D:丘脑底部
E:穹窿
有关增强扫描的正确描述为()。
A:脑膜瘤的特征是有血脑屏障结构的增强
B:星形细胞瘤的特征是无血脑屏障结构的增强
C:血管外增强是指造影剂进入组织细胞外间隙
D:星形细胞瘤增强幅度大于血管网织细胞瘤
E:对疑有颅脑肿瘤病人应先行增强扫描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常见症状是()。
A:眩晕、平衡失调
B:跌倒发作
C: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D: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E:偏瘫
视觉性语言中枢()。
A:额下回后部
B:额中回后部
C:缘上回
D:角回
E:中央前回
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向哪一方向出现运动障碍()。
A:外下
B:内上
C:外上
D:内下
E:以上均不是
痫样发作是指()。
A: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
B:反复发作的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C:癫痫反复发作
D:慢性脑病中的多次发作的癫痫
E:癫痫一次发作或其发作的短暂过程
脑电图常规至少记录()。
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30~40分钟
D:50~60分钟
E:1小时以上
丙戊酸钠()。
A:认知与行为障碍
B:白细胞减少为主
C:肝损害明显
D:巨红细胞性贫血
E:可致肾结石
供应大脑后2/5部、脑干小脑血液的血管是()。
A:椎--基底动脉系统
B:颈外动脉系统
C:颈内动脉系统
D:大脑前动脉
E:前交通动脉
关于参考导联和双极导联的区别,正确的是()。
A:参考导联记录的是每个记录电极周围的绝对电位,而不是电位差
B:无论参考导联还是双极导联记录的都是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C:参考导联和双极导联都会受到耳电极活化的干扰
D:一个记录电极在参考导联上显示为负相波,那么在双极导联上也为负相波
E:双极导联的定位意义总是优于参考导联
男性,76岁,反复发生右上颌部疼痛,每次发作15~30秒,进食时发作频繁,间歇时正常工作。查体:右上磨牙全部脱落,右面皮肤粗糙,其他未见异常。诊断考虑是()。
A: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B:牙龈炎
C: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D:牙周炎
E:丘脑痛
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昏迷伴一侧肢体瘫痪,此时查体可能出现()。
A:瘫痪侧肌张力降低
B:病侧肌萎缩明显
C:病侧腱反射亢进
D:病侧病理反射阳性
E:以上均是
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腰髓4~5
B:腰髓5
C:骶髓1~2
D:骶髓2~3
E:骶髓3
左侧大脑半球破坏性病变()。
A:双眼上视不能
B:单眼上视不能
C:右侧注视麻痹
D:左侧注视麻痹
E:向右侧注视时,左眼不能内收;右眼有眼球震颤,能外展
眼球内斜()。
A:动眼神经损害
B:滑车神经损害
C:三叉神经损害
D:外展神经损害
E:面神经损害
不属于三叉神经检查内容的是()。
A:观察张口下颌是否偏斜
B:角膜反射
C:下颌反射
D:面部痛、温度觉
E:味觉检查
脑电波的形成来自于大脑皮层细胞的()。
A:皮质诱发电位
B:动作电位
C: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丘脑底核病变()。
A:半身投掷运动
B:舞蹈样动作
C:面肌痉挛
D:意向性震颤,反击试验(+)
E:静止性震颤,面具脸
右侧同向性偏盲,伴黄斑回避()。
A:视神经病变
B:视交叉病变
C:视束病变
D:视觉中枢病变
E:顶叶病变
发作性睡病脑电图的特点()。
A:发作性睡病的REM一般在睡开始8~10分钟内出现
B:常有微睡眠
C:没有正常的睡眠过程
D:周期性不规则
E:呈明显的小片段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