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延迟焦化操作工
甩油完毕后,管线()。
A:应扫线
B:应冷却
C:应水洗
D:应伴热
装置净化风中断后,对()的使用有影响。
A:控制阀
B:加热炉快开门
C:加热炉吹灰器
D:除焦器
若焦炭塔电动进料阀不能遥控动作,则()。
A:可将切换手柄切到手动位置,用手轮开关阀门
B:阀门不能动作
C:必须停电后,改手动操作
D:将控制方式选择开关指向“stop”,然后用手动控制
装置停伴热蒸汽后,应立即停工。
装置的供电应采用双回路供电。
甩油泵在焦炭塔()时开启。
A:生焦
B:冷焦
C:除焦
D:预热
辐射炉管多点注汽的特点有()。
A:注汽点多,对各段炉管内的流体流动的扰动作用比较均匀
B:注汽没有相变,吸收热量少可以减少加热的负荷
C:蒸汽使用量小
D:便于控制炉膛内的氧含量
流体的粘度越大,其雷诺数越大。
原料泵停泵检修时,操作步骤有(1)关闭出口阀(2)停泵(3)关闭入口阀(4)封油置换、降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1)、(2)、(4)、(3)
B:(1)、(2)、(3)、(4)
C:(2)、(1)、(3)、(4)
D:(3)、(2)、(1)、(4)
对用火设备进行内部和环境气体化验分析,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为合格。
A:0.2%
B:0.3%
C:0.4%
D:0.5%
在控制阀改付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不能在控制阀改付线过程开始就关掉控制阀上游阀
B:先慢慢打开一点控制阀付线
C:操作过程中要和内操密切联系
D:控制阀上下游阀的关闭和付线的打开没有先后顺序,可以一次性开大或关闭
干气带重组分所应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吸收剂的流量
B:降低吸收剂的流量
C:提高吸收剂的温度
D:降低吸收塔的压力
带润滑系统的辐射泵,跑油时润滑油压力应维持在()。
A:0.1MPa
B:0.5MPa
C:0.01MPa
D:0.05MPa
液化气泵泄漏时,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蒸汽掩护停泵检修
B:切换备用泵
C:降量运行观察
D:联系汇报
脱硫系统中焦粉积聚的结果为()。
A:贫液冷后温度较高
B:脱硫效果提高
C:再生效果提高
D:脱硫塔压差下降
机泵完好标准中,小型转机的振动应控制在()。
A:0.71mm/s
B:1.8mm/s
C:4.5mm/s
D:11.2mm/s
离心式压缩机
不属于
静子部分的部件是()。
A:机壳、扩压器
B:弯道、回流器
C:蜗室、密封
D:轴承、卡环
用于总厂(公司)内计量,石油及其液体产品计量表配备的精度最低要求为()。
A:0.2%(体积)
B:0.35%(体积)
C:1.0%(体积)
D:1.5%(体积)
消防蒸汽主要用于()。
A:伴热
B:吹扫
C:防焦
D:消防
为防止大气污染,脱硫系统停工后在用蒸汽吹扫前应采取的措施有()。
A:除臭
B:水冲洗
C:通大气通风
D:氮气吹扫
关于切焦水过滤器的反冲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冲时,切焦水在过滤器内是自下而上的冲洗
B:反冲是否完成是根据水量大小来确定的
C:每次送完水后都要进行反冲
D:反冲使用冷焦水
预测焦炭塔生焦高度时。应参考的主要参数是()。
A:中子料位计的显示的生焦数据
B:焦炭塔的高度
C:原料泵的流量
D:加热炉的炉膛温度
焦炭塔底盖发生泄漏后的处理原则是()。
A:若在试压阶段发现,可泄压重新检查底盖密封
B:若处理时需要推迟翻四通时间,应及时指挥加热炉降量
C:泄漏量较小时刻采用热紧处理
D:停工
离心式压缩机辅助油泵自启动后,应()。
A:主油泵及辅助油泵同时运行
B:切换到辅助油泵
C:若主油泵没有故障,应将辅助油泵停掉
D:直接停掉辅助油泵
焦化装置循环比降低后,正确的是()。
A:蜡油收率提高;汽、柴油收率提高
B:蜡油收率降低;汽、柴油收率提高
C:蜡油收率提高;汽、柴油收率降低
D:蜡油收率降低;汽、柴油收率降低
甩油回炼带水的原因是()。
A:甩油罐温度不够高,水分仍留在油相中
B:甩油泵开得太慢
C:甩油冷却器开得太大
D:甩油泵开得太快
加热炉对流炉管泄漏的主要影响是()。
A:加热炉无法正常运行
B:大量渣油喷出容易烧坏设备
C:焦炭塔冲塔
D:分馏塔冲塔
炉管的传热量一定时,炉管的表面积与表面热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A:成平方
B:成反比
C:成正比
D:无法确定
翻四通时,焦炭塔预热温度过低对生产的影响有()。
A:焦炭塔温度变化过快,损坏设备
B:焦炭塔焦炭过硬
C:焦炭塔易出软焦
D:泡沫层降低
关于取压点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为避免导压管堵塞,取压点要求在垂直管道上
B: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下部,使导压管内不积存气体
C:测量气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上部,使导压管内不积存液体
D:取压点不能处于流速紊乱的地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