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硫酸生产工
液体三氧化硫微溶于液体二氧化硫。
在机泵试运行中,对于滑动轴承,最高温度不能大于();在无负荷情况下,机泵的连续试运转时间一般在()左右。
硫磺制酸装置锅炉系统正常生产时,炉水碱度过高的害处有()。
A:引起水冷壁管的碱性腐蚀和应力破裂
B:造成蒸汽PH值过高
C:对于铆接及胀接锅炉,碱度过高也会引起苛性脆化等
D:可能使炉水产生泡沫,甚至产生汽水共沸现象而影响蒸汽质量
按二氧化硫炉气含水量不同,二氧化硫转化方式有()法和()法。
关于液体硫磺的粘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初熔点至159℃范围内,液硫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B:在159℃至190℃范围内,液硫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159℃时,液硫粘度达到最低值
D:190℃时,液硫粘度达到最大值
98.5%的硫酸结晶温度为1.8℃,当该硫酸温度降到()会发生结冰现象。
A:1℃
B:5℃
C:10℃
D:无法判断
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锅炉取样冷却器中与取样汽或水接触部分的材料的是()。
A:316L
B:304L
C:黄铜
D:紫铜
在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过程中,提高氧浓度可促使反应进一步向()方向进行;及时移走三氧化硫可促使反应进一步向()方向进行。
隔离式防毒器具适用于()、()成分不明或浓度较高的环境。
没有钒催化剂的作用,二氧化硫不会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硫酸装置干吸塔所用的()分酸器依靠分酸管上众多个孔洞来分酸。
汽包干锅的现象和原因有哪些?处理方法是什么?
二氧化硫在多孔钒触媒上的转化过程是由哪几个依次相连的阶段所构成的?
当干吸塔管式分酸器的循环酸流量()或()或分酸管法兰泄漏时对分酸效果有不良影响。
97.5%硫酸的结晶温度是(),98.3%硫酸的结晶温度是()。
鼓风机油站的供油压力越大,对轴承(瓦)的冷却效果越好。
炉气在转化器触媒层中的露点温度与在换热器或管道中的露点温度一样。
对于锅炉设备,尽管其各部位材料相同,但在温度变化较快时,各部位的热胀冷缩幅度也可能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A:各部位的结构不同
B:因厚度、传热、散热等因素影响,各部位的温度变化速度或幅度不同
C:各部位的形状不同
D:各部位功能不同
因为()原理,硫酸蒸气在钒催化剂的微孔内露点会比在管道或换热器内的露点高。
影响液硫燃烧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物质中可与硫磺进行化学反应的有()。
A:NaOH溶液
B:Na
2
SO
4
溶液
C:Na
2
S溶液
D:Na
2
CO
3
溶液
简述干燥塔入塔酸温偏高原因。
对于硫酸装置,催化剂颜色发绿的根本原因是()。
A:结成疤块的触媒含有V
2
O
5
·SO
3
的熔融物而呈绿色
B:触媒吸收水分,逐渐变成VOSO
4
而呈绿色
C:结成疤块的触媒含有K
2
O·V
2
O
5
·SO
3
的熔融物而呈绿色
D:触媒吸收水分,逐渐变成K
2
SO
4
而呈绿色
机械雾化式磺枪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调节比、雾化行程、()、()等。
硫磺制酸中压锅炉炉水PH值在()范围内,炉水对锅炉钢材的腐蚀速度最小。
A:6~8
B:8~10
C:10~12
D:12~14
关于电机表面温度升高导致电机“烧毁”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电机表面温度升高,机内各部件温度随之升高,达到极限温度时,轴承、线圈等部件强度迅速下降被“烧毁”
B:电机表面温度升高后,机内散热下降,机内温度随之升高,三相线圈间绝缘层的绝缘性能迅速下降,导致线圈间绝缘被电“击穿”而电机“烧毁”
C:电机表面温度升高是因机内温度升高引起,机内温度过高,三相线圈的强度迅速下降,导致线圈间易“烧毁”
D:电机表面温度升高后,电机负荷随之增加,三相电流过大时,导致线圈间绝缘被电“击穿”而电机“烧毁”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面气相压力的升高而(),随水温的升高而()。
旧触媒利用的原则是:只允许把曾在高温段下使用过的触媒替换到低温段继续使用,绝不可相反。
下列硫酸性质中,对吸收塔纤维除雾器除雾效率有影响的是()。
A:电离度
B:粘度
C:表面张力
D:密度
简述开车初期要尽快提高酸温,减少烟囱尾气超标时间的合理措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