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言语交际》

简述修辞与言语交际的关系。
言语风格主要是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与言语表达者个性无关。
话语的歧义,不一定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不具有幽默能力,就等于不具有社交能力。
情景语境
比拟的方法在抒情散文和抒情诗歌中常常使用。
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
2002年6月,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都那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是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到:“在这里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是事实,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综合分析上述材料。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手法。
A:博喻
B:顶真
C:排比
D:拟人
表(刘表)长子琦(刘琦),亦深器亮(器重诸葛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刘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总是)拒塞(拒绝、搪塞),未与处画(谋划)。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分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刘表长子刘琦与诸葛亮的对话。
“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A:仄起仄收
B:平起平收
C:仄起平收
D:平起仄收
某地警察局热心为民办事,当地人传顺口溜赞扬:“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警察”,后来有人把顺口溜改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这样顺口溜传得更远了。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上面改句中词语运用很有特点,请你从词语锤炼的目的角度分析。
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交际类型多种多样,日常会话属于随意型。
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意义。
言语的时代风格最突出地表现在()上。
A:语素
B:语音
C:语汇
D:语法
修辞效果的评价与“语境”没有关系。
言语交际有哪些形式?你认为哪种形式最重要?为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
“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
A:顶真
B:回环
C:反复
D:仿拟
关于叠韵的修辞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有()。
A:语意鲜明突出
B:表情细致生动
C:语音和谐流畅
D:诙谐幽默

(1)彼得在课堂上大声嚷嚷着问老师关于作业的事。老师对他说:“这个问题你私下来谈。”课后,彼得到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把教科书撕成几块。老师问他为什么撕书,彼得说:“你不是叫我撕下来谈吗,我就撕下来了。”
(2)秘书给张书记写了学习网络知识的动员报告,其中一句是:“拿了文凭的和尚未拿文凭的干部都要学习”。在报告时,张书记念成了“拿了文凭的和尚,未拿文凭的干部都要学习”。下面的人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张书记一脸严肃地说:“笑什么笑,连和尚都要学习,何况干部呢!”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阅读上面的幽默故事,说明语误产生的原因。
A.主任:小王,给我打壶热水,把茶沏上。 小王:好,我马上去。 B.主任:老婆,快给我到冰箱拿瓶冰镇矿泉水来,再拿把扇子给我扇扇,我热死啦! 老婆:你以为你是谁呀?找别人伺候去!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分析上面的两个言语交际片段,运用角色原则加以分析。
地域方言,指的是按地区划分的自成体系的方言。
把状语和定语放到中心语后面,这样的句子叫做常序句。
要使句子连贯流畅,就必须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子。
语境意义
对于四音节语音片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四字结构也存在着词类的活用
B:“南水北调”是并列结构的短语
C:双音节定语和双音节中心语之间的助词“的”可以省略
D:四字结构中,前面的名词性词语如果带有手段、方法含义,介词可以省去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是询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