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作文批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语文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
你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有何关系?
最早提出“文质兼美”选文标准的大纲为()。
A: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D: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下列流派中包含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情感教学理论
C:认知教学理论
D:民主教学理论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最佳的途径及方法是()。
A:理论研究
B:系统研究
C:综合研究
D:行动研究
下列哪一个课程流派并未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出现过()。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本主义课程论
C:教材中心课程论
D: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等四个阶段。
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初中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体现在课程内涵的变化、教学目的的变化、()。
我国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结束是在哪一年()。
A:1949年
B:1958年
C:1978年
D:1999年
下列不属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原则的是()。
A:系统
B:精要
C:好懂
D:有用
试结合自己所教的初中语文教材,谈谈教材对口语交际内容编排的优点与不足。
下列不属于说明的顺序的是()。
A:时间
B:空间
C:先后
D:逻辑
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主的语言活动是()。
A:阅读
B:写作
C:口语交际
D:识字写字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划分,可以把语文知识分为()。
口语交际的特征包括:()、交互性、()、兼顾性。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语文知识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口语交际中听话能力的核心是()。
A:理解力
B:判断力
C:鉴赏力
D:想象力
请谈谈你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的是()。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质
D: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第四个层级是()。
A:语文文化层级
B:语文活动技能层级
C:语文个性心理层级
D:语文认知心理层级

[教学设想]
写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平时的训练一定要科学、有序,具有针对性。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中,话题作文占到了80%以上。究其原因,是话题作文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述,并且在文体、立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基于此,设计本次话题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兴趣。
2.培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掌握话题作文中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的基本要求。
4.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总结出话题作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的准备
优秀话题作文推介。选取部分优秀的中考话题作文,将其介绍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文章的成功之处,初步了解话题作文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将同一话题的不同文体的文章作为探究的重点。
二、提出问题,引起探索的兴趣
请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优秀话题作文的范例,说一说为什么中考命题人喜欢考话题作文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将学生置于命题人的角度,去探求命题人的命题心理,所以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思考积极性。无须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大体上能够概括出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
三、给出话题,明确探究的具体目标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之后,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怎样把握材料的话题中心和话题范围?怎样给文章立意?怎样确定文章的体裁?怎样给文章命题?话题作文有没有什么章法可以遵循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话题材料,请学生加以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审明并统一了话题中心和话题范围之后,学生对文章的题目、体裁、立意、选材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奇思妙想(此不引述)。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略加点拨和提示即可。
四、写作练习
对话题材料进行充分的探讨之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
五、作文修改和佳作点评
将作文收上来后,教师先初评一下,将学生的作文按不同的体裁、立意等打乱分为若干组,但不在作文中作标记。然后教师提供统一的中考评分标准,将作文随机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给每一篇文章写出修改意见,并推荐1-2篇优秀文章。最后,汇总各组的意见,一方面,对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个别问题课后单独处理;另一方面,将教师评出的和学生推荐上来的优秀文章在全班进行赏析点评。
[教学反思]略。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以上是一份简要的作文指导案例,请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来加以分析。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
A:接受
B:自主
C:合作
D: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求有哪些?
下列不属于设计语文教学方法要依据的是()。
A:教师爱好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学生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有何联系?
下列属于形成性评价方式的是()。
A:考试
B:测验
C:档案袋评价
D:等级量表

新世纪课程改革提出了四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于最后一条理念,课程标准中阐释如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根据这段阐释,结合自己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自身的教学实践及任教学校的实际,谈谈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