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用酚酞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水中游离二氧化碳时,或水样硬度较大,若含大量铝离子或铁离子,可于滴定前加入1ml50%()溶液,以消除干扰。
A:洒石酸钾钠
B:硫代硫酸钠
C:氢氧化钠
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中,当受试物为有限水溶性化学物质时,试验应如何操作?
碱式滴定管用来装碱性及氧化性溶液,如高锰酸钾,碘和硝酸银溶液等。
氰化物以()、()和()的形式在于水中。
正常情况下,空气自动监测每天应监测()个小时值。
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时,操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带入空气?
中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时,气相色谱的柱温、检测器温度和气化室温度都应设为室温(10~35℃)。
由于大部分多环芳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操作时必须极其小心。
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时,采样体积为24.0m3,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0.4kPa。采样后滤膜等分成5份,将1/5滤膜放入10m1具塞玻璃离心管,准确加入5.00m1乙腈,超声提取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样量为10μl时,多环芳烃含量为0.5ng,试计算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地下水位的测定应每年监测两次,丰水期、枯水期各一次。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α]芘时,所用试剂均应做空白实验。
已知甲醛的体积浓度为0.87ppm,其质量浓度为()毫克/立方米。
A:0.93
B:1.13
C:1.83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8972—1988)中,涂渍五氯酚测定用色谱柱采用()。
A:回流法
B:直接法
C:动态法
D:静态法
供紫露草微核试验的水样,其pH应用1mol/LHCl或1mol/LNaOH溶液调节至()。
A:5.5~8.5
B:4~6.5
C:7~9
《水质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73—2001)规定,依据气相色谱仪的稳定情况,确定用丙烯腈标准溶液校准色谱仪的频次。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铅时,用滤膜采集样品,毛面应该()。
A:向上
B:向下
C:上下都可以
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挖掘方式进行,一般采用锹、铲及竹片等简单工具,也可进行钻孔取样。
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Fe
2+
含量,当浓度为C,测其透光度为T
0
,若将此溶液稀释一倍,则透光度为()。
A:T
0
1/2
B:T
0
2
C:T
0
/2
D:2T
0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GB/T4615—1984)中规定,用固上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时,试样含水量需低于()%,平衡温度为()℃。
如果质量体系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当年不进行内部审核也可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时,醛和酮的2,4-二硝基苯腙标样应保存在铝箔专用袋里。
环境权理论指的是()。
A:企业排污权论
B:环境公共财产论
C:国家管理权论
D:公共委托论
E:公民环境权论
根据《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采集降水的采样器,在第一次使用前,应用()浸泡一昼夜。
A:10%硝酸
B:10%盐酸
C:10%硫酸
D:10%磷酸
采用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可在48h判断水样中是否含有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及含有的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可能数值。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时,采样装置由玻璃纤维滤膜、装有PUF的玻璃采样夹和采样器组成。采样器的采样速率应达到0.114~0.285m
3
/min。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T 40-1999)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时,样品净化步骤中,所采用的洗脱溶剂是()
A:二氯甲烷
B:正己烷
C:二氯甲烷/丙酮
D:环己烷
硒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行业(列举3~4个)?
蒸馏和滴定法测定氨氧(非离子氨)中,预蒸馏过程中加入少许石蜡碎片,这是为了防止()。
鱼类急性毒性测定时,试验用鱼应该在连续曝气的水中至少驯养两周。
关于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有()。
A:人工回填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B: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混合开采
C: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
D:兴建地下工程设施,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首页
<上一页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