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
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后来,苏东坡对妹妹提起此事,苏小妹说:“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心理学中的()。
A:近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全社会应当如何对待教师?
—般而言,应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上海市特级教师冯恩洪经常领学生到音乐厅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这种方法是()。
A:说服
B:榜样
C:修养
D:陶冶
下列各项中,属于情感的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爱与恨的体验
E:愤怒
教师对学生的理想行为应采取即时强化。
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育规范
B:教育制度
C:教育立法
D:教育监督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为了展示科学的魅力,您自己设计了一个课件,其中有很多问题,输入问题的答案后便会蹦出一位小熊来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您准备的这个课件的类型是()。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包括().
A:学历教育
B:全日制教育
C:非学历教育
D:非全日制教育
扬扬正上小学三年级。两年前扬杨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不到10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 请问扬扬应该怎么办?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提出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是()
A:问题表
B:矩阵式
C:流程图
D:“经验之塔”模型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体的体积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岁以后的人通过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进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认为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一一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的情绪稳定性,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这两个维度来表示。
A:卡特尔
B:艾森克
C:荣格
D:奥尔波特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对高校教师而言,人才培养是(),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
A:前提条件;核心
B:基础;保障
C:核心;前提条件
D:保障;基础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被称为大众化阶段。
A:低于15%
B:大于15%小于50%
C:大于50%
D:大于25%小于50%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认知结构说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学)
教学语言按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分为若干种类。下列与其他各项
不属于
同一分类的是()。
A:导语和阐释语
B:提问语和应变语
C:结语
D:体态语
首页
<上一页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