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

下列属于室内试验的有()
A:颗粒分析试验
B:击实试验
C:固结试验
D:静力触探试验
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矿粉的目的是为了()。
A:提高密实度
B:提高稳定度
C:增加流值
D:改善工艺性
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监理规范是要求,采取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下列表述中有几处错误()①集料颗粒100%通过的最大筛孔尺寸称为集料的最大粒径;②Ⅰ区砂是配制贫混凝土首选用砂;③在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相同时,碎石拌制的混凝土的流动性比砾石好;④集料中的有害杂质是指对混凝土凝结硬化有危害作用的一些物质。
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水下砼有哪些要求?
下面哪些关于正态分布说法是正确的()
A:f(x)和F(x)处处大于零
B:F(x)≤1
C:f(x)是关于均值对称的函数
D:f(x)和F(x)都是连续函数
在砂的细度模数计算过程中,不能计入细度模数的颗粒部分是()。
A:>4.75mm
B:1.18mm
C:0.15mm
D:<0.075mm
密度测定求算术平均值时,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A:0.01
B:0.02
C:0.03
D:0.04
简述干筛法、水筛法的适用范围。
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如果委托方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元以下的罚款。
A:10万
B:8万
C:6万
D:3万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时,当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时,剪切应继续进行至超过()的轴向应变为止。
A:3%
B:5%
C:7%
D:10%
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内完成。
A:6min
B:3min
C:1.5min
D:2min
在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试件标养温度为(),相对湿度≥90%,养护至龄期开始强度试验。
A:20℃±3℃
B:20℃±5℃
C:20℃±1℃
D:20℃±2℃
以下()水可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
A:饮用水
B:海水
C:地下水
D:沼泽水
监理工程师在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交工验收阶段的主要监理内容有哪些?
液性指数主要应用于评价()
A:各种土的状态
B:砂土的状态
C:粘性土的状态
D:粗粒土的状态
为使砼强度和和易性较好,砂子宜选用()。
A:中砂
B:细砂
C:粗砂
D:特细砂
有关沥青路面渗水系数试验过程描述:①不适用于公称粒径大于26.5mm的下面层或基层混合料; ②测试中当水面下降100ml开始,每隔60s读记仪器管刻度一次; ③水面下降600ml时停止试验; ④水面下降很慢时,从水面下降至100ml开始,测得3min的渗水量即可停止; ⑤同一个检测路段选择5个测点测定深水系数,取其最大值作为试验检测结果; 完全正确的一组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根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哪些失信行为可导致检测机构信用等级直接确定为D级?()。
A:以弄虚作假或其他违法形式承接业务
B:以弄虚作假或其他违法形式骗取等级证书
C:超等级能力范围承揽业务
D:出具虚假数据报告并造成质量标准降低的
关于模板支立及拆除的安全控制要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模板的支撑应钉在脚手架上
B:当一块或几块模板单独竖立和竖立较大模板时,应设立临时支撑
C:拆除模板作业时,应制定安全措施,按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
D:拆除模板不得双层作业
弯沉测试的方法有()、()、()。
摆式仪现场测定路面抗滑性能,测试工作包括: ①把摆式仪的指针调零; ②标定摆式仪橡胶片在路面上的滑动长度; ③将摆式仪在测定点上调整水平; ④安置摆式仪,是摆式仪的摆动方向与汽车的行驶方向一致; ⑤选点; ⑥在测点上撒水,用橡胶刮板刮除表面泥浆并测定路标温度; ⑦测定抗滑摆值; 正确测试过程为()
A:⑤④①③②⑥⑦
B:⑤④③①②⑥⑦
C:⑤④②③①⑥⑦
D:⑤③①②④⑥⑦
承载比试验贯入杆的直径为()。
A:30mm
B:50mm
C:55mm
D:60mm
高性能砼有哪些技术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截锥圆模的下口直径为()。
A:40mm
B:50mm
C:60mm
D:65mm
衬砌工作台上应设置不低于()的栏杆。
A:0.8m
B:1.0m
C:1.2m
D:1.4m
塑料土工合成材料在温度为()的条件下对试件进行调湿。
A:18℃±2℃
B:20℃±2℃
C:23℃±2℃
D:25℃±2℃
采用超声平测法测定混凝土结构浅裂缝深度,如发现某测距处首波反相,则根据该测距计算的结果就是裂缝的深度值。
动压因空气运动而产生,它恒为正值。
当作用在建筑物基础上的荷载为偏心荷载且偏心距e=B/6时:()
A: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B: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C:产生拉应力
D:基底压力呈条形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