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根据活动机能分,课外活动可分为()。
A:接受性活动
B:拓展性活动
C:创造性活动
D:研究性活动
E:训练性活动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小泽听到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平时自己与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
A:替代性经验
B:言语信息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联系教育劳动实际谈谈其重要性。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性组织。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是()
A:2升
B:2毫升
C:2立方米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们练习一下这些句型。 出示句型1 师: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组里进行练习。(学生按座位以四人为一组开始练习句型,学生各自根据要求,将黑板上的名字说一遍。十分钟后……)师:好,停。××同学,你来说第一句。……(随机抽取学生逐一汇报练习结果)出示句型2……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这位老师旨在运用哪一种学习方式?()
A:实践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网络学习

第2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针对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这位老师应当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A: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
B: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
C: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D: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某所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分数,把学生考分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各种平均分数作为评定各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部依据。学校的做法()。
A:有利于学校升学率的提高
B: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C: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
D:不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是()
A: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B:由“自觉威信”向“不自觉威信”发展
C:由“不信服威信”向“信服威信”发展
D:由“信服威信”向“不信服威信”发展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划线部分的读法。结果正确的是()
A:1496000
B:14960000
C:149600000
简述我国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学龄初期
D:幼儿期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反复多次感知板书的内容,这体现了板书的()。
A:提示作用
B:强化作用
C:示范作用
D:总结作用
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
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Word中,先输入4个英文单词,然后分别将这4个英文单词的字号设置为五号、四号、16磅、18磅,则显示最大的是字号为()的英文单词。
A:五号
B:四号
C:16磅
D:18磅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在中小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内涵主要是指双方在()中地位的平等。
A:人格
B:教学
C:人格和教学
学生赵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以代为保管的名义没收,赵某多次索要未果,对此,他可以争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A:复议和诉讼
B:复议和仲裁
C:申诉和诉讼
D:申诉和仲裁
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王老师在数学课上讲了长度的的概念,及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三件物品的长度,第二天课上汇报结果,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3.2里有()个百分之一。
A:3.2
B:32
C:320
D:3200
育才小学的李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结合本材料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等边三角形有()个锐角。
A:1
B:2
C:3
在山西,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剪纸艺术几乎是每家每户妇女必备的手艺,为了传承这项活着的艺术,当地政府在2010年申报并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但是大量的商业合作用机器以模式化大量压制剪纸,相反的,手工剪纸却一直难有持续的模式生存和发展。又如一些地方戏曲,过度商业开发,往其中“添油加醋”。艺术原貌被人为地改变,这种形式的保护实际上是变相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过度的商业介入致使文化艺术保护变味
B:文化艺术保护应转变“赛跑”心态
C:重申报、轻保护致使文化艺术难以延续发展
D:商业化与艺术保护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与8.8³12.5结果相等的是()。
A:10³12.5-0.2³12.5
B:8³12.5³1.1
C:9³12.5+0.8³12.5
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A:50
B:25
C:20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结合案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不知道

第2题,共4个问题
(多选题)现代教学观倡导( )。
A: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B:教学过程是课程生成的过程
C: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D:教学应强调机械训练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案例中,美国老师等学生吃掉苹果以后,才让学生画苹果。那么在画苹果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最多的是( )。
A:再造想象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美术课属于( )课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校课程
D:地方课程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应注重()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少儿节目、报纸、刊物和其它少儿读物应具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