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起搏器感知过度是指()。
A: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P波不能感知
B: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QRS波群不能感知
C:双腔起搏器感知房性期前收缩或其他信号后出现快速、规整的心室起搏
D:出现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固定起搏RR间距
E:起搏器对不应该感知的信号进行感知
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测定房室结前传2:1阻滞点,正常值是()。
A:≥130次/分
B:≥140次/分
C:≥150次/分
D:≥160次/分
E:≥170次/分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是()。
A:PP间距逐渐延长
B:RR间距逐渐缩短
C: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D:P波与QRS波群无关
E:有心室漏搏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
A: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B: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
C:心肌的局限性肥厚
D:二尖瓣曲线呈城墙样改变
E:左心室对称性肥厚
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后出现肌肉疼痛,应检测的生化指标是()。
A:LDH
B:CK
C:AST
D:cTn
E:Myo
交界性期前收缩起源于()。
A:窦房结
B:除窦房结之外的心房任何部位
C:心室
D:左、右束支
E:房室交界区
心室内动作电位快速传导与扩布的部位是()。
A:希氏束
B:房室结
C:左、右束支
D:窦房结
E:结间束
以下不属于按需型心脏起搏器的是()。
A:AAI
B:VVI
C:DDD
D:VOO
E:VDD
通常心电图机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A:导联系统
B:心电放大器
C:描记系统
D:HRV分析
E:电源系统

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发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
A:两条径路同时存在单向阻滞
B:两条径路同时存在传导延缓
C:两条径路同时存在单向阻滞和传导延缓
D:两条径路,一条径路存在单向阻滞,一条径路传导延缓
E:一条径路传导延缓,一条径路传导加快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心脏发生折返的部位()。
A:只有心房可发生折返
B:只有心室可发生折返
C:只有心房、心室可发生折返
D:只有房窒结可发生折返
E:心脏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折返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有关折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折返是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B:折返是指心脏的一次激动经过传导再次激动心脏某一部位
C:折返性心动过速多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D:所有类型的心律失常都存在折返机制
E:折返的发生需要3个基本条件
患者女性,6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AAI起搏器,下限起搏频率设定为800ms(频率为75次/分)。近来有心悸症状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4-8-19。 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简单而可行的解决方法是()。
A:更换起搏器
B:关闭频率滞后功能
C:提高感知阈值
D: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
E:重新放置电极
患者女性,34岁。心慌1月余。心电图及梯形图如图4-5-12所示,应诊断为()。
A: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未下传
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E:窦性心律不齐
以下符合右位心心电图表现的是()。
A:Ⅰ导联P波直立
B:Ⅰ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C:Ⅰ导联T波直立
D:V2、V1、V3R、V4R及V5R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E:Ⅱ、Ⅲ导联图形互换
以下为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3个1"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
A:ST下移≥1mm
B:ST抬高≥1mm
C:ST段偏移持续时间≥1分钟
D:ST段的平均偏移持续时间≥10分钟
E: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1分钟
患者男性,12岁,发热、心悸两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1所示,应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交界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分离
D: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患者男性,80岁,高血压病史20年。查心电图并绘制梯形图,梯形图如图4-5-13所示,窦性心率为60次/分。 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B: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预激综合征
D:室内阻滞
E: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就诊,心电图如图3-3-3所示,应诊断为()。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B:心肌病
C:急性心包炎
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男性,35岁,阵发性心悸5年。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查体:血压为80/40mmHg,心界不大,听诊心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如图3-16-9所示。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最短的RR间距为210ms,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室性心动过速
B:心室颤动
C: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D:elta波,应考虑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如果最短的RR间距≤240ms,提示为高危旁路,由于经旁路下传的频率很快,很容易转变为心室颤动。
E:心房颤动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心电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夺获
B: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C:间歇性束支阻滞
D: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E: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患者男性,50岁,乏力,活动后有胸痛症状,硝酸甘油治疗无效。在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中、晚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X线示心影左缘明显突出,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IVS/LVPW)〉1.3,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可合并瓣口关闭不全并产生血液反流,最常见的为()。
A:主动脉瓣反流
B:肺动脉瓣反流
C:二尖瓣反流
D:三尖瓣反流
E:A+C
以下为应用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B:可增加成本消耗
C:可实现远程诊断和随时在线调阅心电图
D:可数字化存储原始心电图信息,利于长期保存
E:可随时调用患者的历次心电图信息
不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的是()。
A:顺钟向转位
B:P波时限≥0.12s
C:额面QRS心电轴右偏
D:肺型P波
E: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
使用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心电图可表现为()。
A:PR间期延长,QT间期不变
B:PR间期不变,QT间期延长
C: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
D:PR间期不变,QT间期不变
E:PR间期缩短,QT间期缩短
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大锯齿波,频率为300次/分,心室率为75次/分或150次/分,应诊断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房性心动过速(2:1~4:1下传)
C:心房颤动
D:心房扑动(2:1~4:1下传)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关于心房颤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急性心房颤动和慢性心房颤动
B: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学说和驱动学说
C:心房颤动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D: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
E: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
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提示()。
A:高侧壁心肌缺血
B:下壁心肌缺血
C:前侧壁心肌缺血
D:ST段正常
E:下壁心肌损伤
只有当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到一定程度时,邻近的冠状动脉与狭窄的冠状动脉之间才有侧支循环形成,其狭窄程度应大于()。
A:25%
B:50%
C:75%
D:90%
E:100%
以下为V1导联呈rSr′图形而QRS时限<0.12秒的临床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可见此类图形
B:正常人V3R导联和V4R导联可见此类图形
C:束支传导延迟病变可产生此类图形
D:右心室肥厚不会引起此类图形
E:r′波可以是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部位生理性激动延迟所致
按下定标键记录方波,若方波波形的转折角为直角说明()。
A:阻尼过度(过阻尼)
B:阻尼过小(欠阻尼)
C:阻尼适当
D:线性良好
E:非线性移位

患者女性,57岁,因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图4-8-17A为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复查的心电图,图4-8-17B为植入起搏器后6个月复查的心电图。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图4-8-17A提示()。
A:右心房起搏
B:右心室起搏
C:左心房起搏
D:左心室起搏
E:双腔起搏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图4-8-17B提示()。
A:右心房起搏
B:右心室起搏
C:左心房起搏
D:左心室起搏
E:双腔起搏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
A:起搏功能异常
B:感知功能异常
C:电极脱落
D:电极移位
E:电池耗竭
患者男性,68岁,风湿性心脏病,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史,长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心电图检查见图3-8-9,应诊断为()。
A: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B: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C:心房颤动,间歇性束支阻滞
D:心房颤动,间歇性预激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