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不包括()
A:单向性
B:时限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E:正式性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中使用的解释是指()
A:通过简洁而清晰的方式复述出患者想表达但没说出来的意思
B: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所做出的推断
C:治疗师协助患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的情感或所经历的事情
D:治疗师指出患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E:治疗师暴露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催眠对于个体身心活动的影响包括()
A:催眠可以引起疼痛或减少疼痛
B:催眠能够引起感觉过敏,但不能引起幻觉
C:中度催眠时会带来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
D:催眠引发的记忆是真实的
E:催眠时受术者的皮肤温度会上升
30岁女性患者,从小比较任性,脾气大,经常因小事哭闹,3个半月前得知丈夫有外遇,一直闷闷不乐,每餐只吃一点水果,2个月前因咽不下气与丈夫大吵了一次,第二天醒来后好像突然回到了5年前和丈夫谈恋爱时,结婚以后的记忆都没有了,不认识近5年内认识的人和事,连女儿也不认识,但日常的家务工作能正常做。对于该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认知行为疗法
B:抗焦虑药物治疗
C:暗示治疗
D:催眠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催眠的基本特点有()
A:在相同的催眠指导语下,人们经历催眠的感受是一致的
B:催眠感受性在人群中呈偏正态分布
C:不同个体对催眠的感受存在差异
D:催眠可能使人违背道德规范
E:催眠状态下脑电图和睡眠时脑电图类似
催眠感受性最高的年龄是()
A:0~7岁
B:7~12岁
C:12~20岁
D:20~30岁
E:30~40岁
团体心理治疗成员的选择要求()
A:严重抑郁患者
B:有强烈求助愿望
C: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D:偏执性人格
E:自恋癖
为了控制和改变冲突的状况,用自我防御机制来消除焦虑,这是()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动力论
C:人格结构论
D:人格适应论
E:人格发展论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
A:历史因素
B:选择因素
C:成熟因素
D:测量和测试手段
E:实验处理和程序
"同学们在看我,一定是看我出丑"属于哪种认知歪曲类型()
A:选择性概括
B:主观推断
C:个性化
D:错贴标签
E:过度概括
关于催眠治疗的描述,不够确切是()。
A:催眠师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B:催眠治疗必须是在具有高暗示性的人身上才能实施
C:要求被催眠者放松、安静、消除杂念
D:催眠治疗必须是在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进行
E: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催眠治疗
某大医院一位眼科博士,因急于为两位病人进行角膜移植,而又一时找不到现成的供体角膜,所以在太平间"盗取"了一病死者的尸体角膜用于移植,获得成功。此事后被死者家属发现,以未经本人生前及死者家属知情同意,严重损害了死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为由,将该医生告上了法庭。经调查得知: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两位病人与该医师无特殊关系;死者生前与该医师无利害冲突;该医师也未由此谋取分文私利,只是不了解有关要求。 该医师的行为出现了动机与目的、手段与效果严重背离的问题,其主观上的根本原因在于()
A: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无知
B:对医学创新的期望值很高
C:想以此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
D:想为科室创收作贡献
E:以上都不对
患者男孩,8岁。爱欺负同学,打架、说谎、破坏公物2年。该患儿剖宫产出生,人工喂养,1岁左右会讲话,未经爬行就会走路。母亲反映孩子从小较缠人,爱与父母对抗,喂养困难。皮皮3岁上幼儿园,经常欺负班上的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当初父母不以为意,还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干,将来在社会上不吃亏。孩子上小学后,上课听讲不认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捉弄同学。现读二年级,学习成绩差,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爱随便拿同学的东西,同学不给,就打同学;破坏学校的公物;说谎;有时偷父母的钱;逃学不上课,在商场、游戏机室游荡;爱顶撞父母,不听管教,甚至打妈妈。检查:孩子神志清晰,对答切题;随便动诊室里的东西,对医生不礼貌。闹着去麦当劳,母亲不同意他就躺在地上哭闹,被医生批评后大发脾气,拍桌子、踢门、打医生。该患者的诊断为()。
A:广泛性焦虑症
B:癔症
C:躯体化障碍
D:惊恐发作
E:精神分裂症
患者女性,23岁。因缓起的心慌、心悸、手发抖、紧张、坐立不安1年来就诊。该疾病患者最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症状?()
A:心慌
B:发热
C:胃部不适
D:尿频
E:腹泻
中年人的职业发展有多层含义,既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在心理上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的过程
B: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的过程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的过程
D:获得成功感,克服失败感的过程
E:获得控制感,克服失控感的过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得到满足之后能产生最深刻的幸福体验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尊重需要
E:归属和爱的需要
下面哪一项不是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特点()
A: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人格
B:治疗对象可以是神经症、有治疗动机和明确目的的人
C:治疗的频度更灵活
D:治疗的长度是开放式的,可以是短程、也可以是长程
E:较少选择自由联想
患者女,40岁。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顾虑重重,惶惶不可终日,对很小的事情都非常担心,并有心悸、手抖、尿频等。此患者最可能的症状是()
A:焦虑
B:恐惧
C:情感低落
D:情感淡漠
E:意志增强
下列步骤不属于行为技能训练的是()
A:示范
B:指导
C:演习
D:反馈
E:强化
心理学意义上最早关于心理创伤的研究者是()
A:弗洛伊德
B:克雷佩林
C:夏皮罗
D:马蒂斯
E:荣格
将家庭治疗分为:解决家庭问题、中间形式、重塑家庭,是按照哪种分类()
A:治疗技术的理论
B:治疗技术的风格
C:治疗师的喜好
D:治疗的目标
E:干预的主要作用方向

森田疗法中的实施方法很多,其本人说过,对他的疗法理解好的人,单靠读他的书或论文即可治愈。一般经常用到的方法包括门诊森田疗法和住院森田疗法。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森田心理训练的哪一阶段是在练接受()
A:精神内向
B:内省力强
C:求全欲过强
D:疑病倾向
E:过分敏感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森田疗法中,由轻工作期向重工作期转换的标志是()
A:自信心出现
B:乐观心态出现
C:自发萌动出现
D:劳动自动化出现
E:以上均不是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重工作期的意义是()
A:所有分心的方法均剥夺,直接面对焦虑
B: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对工作的持久忍耐力
C:在完成多样任务过程中体验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态度和纯真的心
D:通过劳动打破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的环,减轻症状的痛苦,由自我中心转变为外向化和实事求是
E:以上均不是
患者男,23岁。听到钟表在"滴答、滴答"响,同时听到声音在骂他"笨蛋、笨蛋"。这个患者存在的症状为()
A:功能性幻觉
B:反射性幻觉
C:入睡前幻觉
D:心因性幻觉
E:内脏性幻觉

催眠的诱导方法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包括观念运动开始的催眠法、放松法、凝视法、言语结合听觉法、手触法、惊愕法、快速催眠法、远距离催眠法、电话催眠法、集体催眠法、灯光音乐催眠法、药物暗示催眠法等。催眠师可以根据受术者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快速催眠法是()
A:瞬间达到深度催眠状态的催眠法
B:对于暗示性较差的人比较容易实施
C:突然快速的催眠法主要应用于强迫症等治疗
D:可实施在重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
E:适合适用在幼儿中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药物暗示催眠术()
A:通常采用麻醉作用类的药物
B:常采用5%的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
C:无需结合言语暗示催眠
D:一般适用于不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或者暗示性不强的人
E:适合初学者试用的催眠术
患者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位患者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E:反射性幻觉
某患者病前伶牙俐齿,病后讲话不流利,反应迟钝,说了上句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句,惧怕与人讲话,且与人接触明显减少。那么该患者的症状是()
A:思维贫乏
B:病理性赘述
C:思维松弛
D:思维散漫
E:思维迟缓
关于"顺应自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顺应自然"是要我们顺应情感活动的自然规律,不做违背情感规律的事情
B:顺应自然需要接纳、顺应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
C:"顺应自然"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我们最好的做法不是管教,而要顺应其想法、行为的自然
D:如果努力忘记刺激某种情感的事件,就能缓解与之相关的情绪情感
E:顺应自然就是"放任自流"
男性,26岁,一个月来,兴高采烈,话多,自觉思维敏捷,“脑子特别灵活”,“自己有超人才能”,整日忙碌不停,精力旺盛,爱表现自己,举止轻浮,好接近异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睡眠减少,无疲倦感。该病主要表现为()。
A:一般无幻觉
B:明显的思维联想松散
C:紊乱性兴奋躁动
D: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E:行为轻浮
在对某个家庭暴力患者的创伤治疗方案中,治疗师给了该患者一本宣传手册,里面有关于对家庭暴力的常见误解,可求助的社会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这个治疗师是采用()
A:心理动力取向的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D:阅读治疗
E:虚拟现实治疗
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被称为()
A:奖励
B:惩罚
C:消退
D:强化
E: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