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

简述梁启超"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三权分立说。
()发端于西汉武帝时期,到隋唐时,才完成其使命退出司法实践。
A:“原心定罪”
B:“论心定罪”
C:“春秋经义”
D:“春秋决狱”
简述柳宗元的限制复仇理论。
“法者,国之权衡”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A:规范性
B:自然性
C:变化性
D:公开性
"文约"
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具体表现是()。
A:坚持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
B: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C: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D: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
宣扬“天刑”说的唐代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柳宗元
C:朱熹
D:韩愈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朱元璋的见解。
孙中山曾将他的三民主义的“一贯之精神”概括为自由、()、博爱。
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和()。
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
韩愈的法律思想是以反对()、(),恢复()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为宗旨。
曾国藩认为道德范畴的"()"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
"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是维新派人物()提出的口号。
"刑、礼、道迭自为用"的学说是唐朝时()提出的。
简述丘濬关于立法原则的主张。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法家理论中的“缘法而治”则是“法自君出”,法在这里只是君主权力的()。
A:派生物
B:工具
C:手段
D:象征
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重刑主义。
龚自珍认为朝廷的那些律令条例不过是束缚人们手脚的()。
A:“长绳”
B:桎棝
C:枷锁
D:繁文缛节
董仲舒所讲的“五常”是指仁、谊()、礼、()、()。
以周公为代表的“ 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的动摇。
朱熹认为改变时弊的根本办法是()。
汉初统治者在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同时,也看到了()。
A: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的作用
B:墨家主张的法"为万民兴利除弊"的作用
C:法家主张的以刑去刑的作用
D:道家反对的仁义礼法的作用
王守仁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并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的立法。
章太炎“限袭产之数”主张的实质是限制()。
A:契约权
B:房产权
C:继承权
D:人身权
晋代"张杜律"中"张"指张斐,"杜"指()。
墨子认为法起源于(),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