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法学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前段的例外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的当事人,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的法律文书是()
A:行政上诉状
B:行政申诉状
C:行政复议申请书
D:行政起诉状
下列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有()。
A:曲艺作品
B:杂技艺术作品
C:地图
D:示意图
“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在当事人没有协议选择法律的情况下,大多主张适用()
A:承包人本国法
B:发包人本国法
C:工程所在国法
D:合同签订地法
在律师诉讼代理实践中,出现转托代理的情形主要有哪些?
对下列涉案物品处理正确的是()。
A:甲借用邻居的螺丝刀,到邻乡连续盗窃作案,后被抓获,螺丝刀被缴获,公安机关扣押并收缴了该螺丝刀
B:乙盗窃他人现金600元后,归还前几日看病时向邻居的借款,公安机关向乙的邻居扣押并收缴了该600元
C:丙发现张某所骑自行车是自己被盗车辆,拦下自行车并报案,丙把自行车骑回家中,公安机关只是对该自行车登记了一下
D:民警在查获卖淫、嫖娼案件时,因嫌脏未扣押嫖客使用过的安全套
用人单位可以利用企业场所、企业网站等自由途径发布招聘信息。
假设张某已经怀孕8个月,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应当对张某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B:单位不得对张某延长工作时间
C:单位不得要求张某进行夜间劳动
D:张某生育应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E:在劳动时间内,单位应当安排张某一定的休息时间
贸易政策审议结果报告须公布并提交世贸组织()审议
A:秘书处
B: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C:部长级大会
D:专家组
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狱内侦查中的强制措施主要是指()
上诉状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上诉请求和理由
B:上诉法院的名称
C: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D:案件的编号和案由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的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受要约人超过要约有效期作出的承诺一律无效
B:受要约人必须将其不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明确通知要约人,否则视为承诺
C:受要约人一经作出承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即告成立
D:如果受要约人依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在要约有效期内发出货物或者支付了价金,则为有效的承诺
关于立法过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立法过程就是立法程序的别称
B:立法准备不属于正式立法活动,可以由不具有立法权的主体进行
C:由法案到法的阶段属于正式的立法活动
D:立法完善阶段的主体不具有确定性
下列有关电子代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代理人只是一种能够执行人的意思的、智能化的交易工具,并不是具备法律主体资格的民事主体
B:预先设置了自动化程序,它才可以代替人处理事务,按照预设模式发出或接受要约
C:思维能力超出常人,具备人所特有的综合判断行为后果的能力
D:它是商事交易者脑、手功能的结合与延伸,虽然不具有法律人格,但却执行预设程序人的意思表示,或根据其意思而履行合同,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下列民事行为当然无效的是()。
A:受欺诈所为的民事行为
B:受胁迫所为的民事行为
C: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D: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
简述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
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以下关于最高额保证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最高额保证是指对于债权人的一定期间内不特定但连续发生的债权限定一个最高额,在最高额债权范围内由保证人对发生的债权额提供担保的保证
B:连续发生的债权必须具有相同性质
C:我国《担保法》规定可设立最高额保证的合同仅限于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
D:最高额保证所担保的债权是不特定的
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限内仍不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执行()。
A:被执行人的财产
B: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
C:担保人的财产
D:担保人单位的财产
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异同。
什么是行政诉讼中的送达?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的行为。
承诺的方式
关于犯罪主体,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男性
B: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15周岁的人可以构成抢劫罪
D:聚众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首要分子
"概念"与"判断" 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或()。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由审判员对有关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所作的说明()。
A:属于审判解释,对下级法院有普遍的约束力
B:属于案例解释,只对该具体案件有效
C:属于审判解释,有普遍约束力
D:不属于审判解释,只对具体案件有效
甲乙二人经人介绍相识,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两人于1999年5月1日登记结婚,2000年7月10日生下一子丙。婚后,两人感情不和,甲经常对乙施加暴力,将甲多次殴打伤住院。2000年10月,甲结识了一未婚女子丁,即与丁长期共同居住,对乙和丙不管不问。为达到与丁结婚的目的,于2002年12月17日以夫妻不和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问:
第1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甲乙是否感情破裂?
第2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法院能否以甲有过错为由而判决不准离婚?
第3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乙是否能提起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范围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第4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如果甲对一审法院判决中的财产处理不服而上诉,乙在上诉审中第一次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法院应如何处理?
第5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根据本案的情况,丙应当归谁抚养?如果乙抚养,乙可以向甲提出的抚养费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