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医学继续教育

呼肠孤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A:单链DNA
B:双链DNA
C:单链RNA
D:双链RNA
首倡感冒用辛温,辛凉两大治法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朱丹溪
D:刘河间
直肠癌致肠梗阻和手术挤压时容易造成血行转移
失眠症的核心是()
A:难以入睡
B:睡眠不深
C:白天困倦、醒后不能再睡
D: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脑出血脱水剂的使用包括()
A:甘露醇
B:甘油果糖
C:呋塞米
D:人血白蛋白
下列何种情况属于他汀类药物高强度剂量治疗()
A:阿托伐他汀40mg/每天
B:普伐他汀40mg/每天
C:氟伐他汀40mg/每天
D:洛伐他汀40mg/每天
类风湿关节炎首发的病理改变是()
A:积液  
B:滑膜  
C:软骨  
D:骨
哪种妇女能进行输卵管绝育术()
A:无生育要求,希望采用绝育术
B:月经干净3-7天
C:剖宫产术时
D:月经来潮时
下列不属于补气中成药的是()
A:四君子丸
B:黄芪颗粒
C:参苓白术丸
D:麦味地黄丸
药品广告内容涉及药品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等内容的宣传,应当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不得进行扩大或者恶意隐瞒的宣传,不得含有说明书以外的理论、观点等内容
患者鼻痒、喷嚏、流涕、头昏,日间易发,或在温热潮湿环境中易发,或季节性发作,鼻腔粘膜淡红,舌尖红,苔薄黄,脉实有力,属AR()
A:肺经伏热证
B:肺气虚弱证
C:脾气虚弱证
D:肾阳不足证
E:肺肾两虚证
药患沟通技巧的留意()
A: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
B:留意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
C: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D: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
E:学会自我控制
()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下列哪一个不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A: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B:保障食药安全
C:降低儿童死亡率
不属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管理范畴的是()
A: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
B: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
C: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
D: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
埃博拉出血热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内死亡。
A:3天
B:7天
C:10天
D:12天
《晋书•律历志》“元康中,裴颁以为医方人命之急,而()不与古同,为害特重,宜因此改治权衡…”
A:药物
B:配伍
C:称两
D:组方
处方药是指不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就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销售药品时必须准确无误
B: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C:调配处方时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但可以代用
D:效期药品应该有效期标记
疫苗接种后需留观()方可离开。
A:5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引起急性鼻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鼻病毒
D:副流感病毒
下列对进货管理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监督作用
B:畅通进货渠道
C:把关作用
D:成本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扎那米韦适用于()以上人群
水溶性药物渗透控释体系是利用什么原理设计从而达到恒速释的目的()
A:体系与环境产生的渗透压差
B:膨胀剂吸收膨胀
C:不溶性膜中添加水溶性成分
D:膨胀剂中添加水溶性成分
以下选项中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正常的是()
A:4.0%
B:5.1%
C:5.9%
D:6.0%
知识灌输的方式有()
A:讲授
B:阅读指导
C:演示
D:展板
E:问卷
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作用包括()
A:规范医院药品遴选采购流程
B:加强临床药品应用评价
C: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D:以上都是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B: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C:正常剂量的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D:正常剂量的药物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被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是()
A:所占比例达70%-80%,易于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所占比例达20%-30%,易于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C:所占比例达70%-80%,难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D:所占比例达70%-80%,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小儿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为()
A: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小儿体表而积=体重×0.035+0.1,10岁以上儿童,每增10kg体重,增加0.lm2体表面积
B: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小儿体表而积=体重×0.035+0.1,10岁以上儿童,每增5kg体重,增加0.lm2体表面积
C: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小儿体表而积=体重×0.05+0.1,10岁以上儿童,每增5kg体重,增加0.lm2体表面积
D: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小儿体表而积=体重×0.05+0.1,10岁以上儿童,每增10kg体重,增加0.lm2体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