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HRV时域分析的指标中不包括()。
A:24小时内所有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B:24小时内每两个相邻的正常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D.
C:全程每5分钟时间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
D:总功率
E:24小时内相邻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全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患者男性,45岁。因骨折住院,心电图如图3-15-11所示,应考虑为()。
A:左前分支阻滞
B:正常心电图
C: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D:左后分支阻滞
E:早期复极
V5、V6导联R峰时间>0.06s,可见于()。
A:右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
C:左束支阻滞
D:左前分支阻滞
E:左后分支阻滞
患者男性,7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如图3-14-1所示,应诊断为()。
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发生心肌梗死时()。
A:ST段正常
B:有T波变化
C:有ST段下移或T波变化,亦可ST-T正常
D:有ST段下移
E:T波正常
患者女性,56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十余年。 该患者心电图检查见图3-8-11,应诊断为()。
A: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B: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C: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E:窦性停搏
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束宽度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的比值应为()。
A:5%~10%
B:10%~15%
C:15%~20%
D:20%~25%
E:25%~46%
若心电信号的采样频率是500Hz,表示采样的间隔为()。
A:1ms
B:2ms
C:4ms
D:5ms
E:8ms
心室梗死时提示可能合并心房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A:心电图系列检查发现PR段升高>0.05mV或压低>0.1mV
B:心电图系列检查中ST段有动态变化
C:P波增宽呈切迹,无动态变化
D:病理性Q波进行性加深
E:出现较为持久的室性心律失常
一般要求心电图机共模抑制比>80dB,共模抑制比的高低反映()。
A:心电放大器的低频特性
B:基线的稳定性
C:心电图机抗干扰的能力
D:放大器内部噪声水平
E:心电图机的线性功能
患者男性,35岁,因胸痛、咳嗽2天就诊,急查心电图如图3-4-4所示。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少许心包积液,临床诊断为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引起广泛导联ST段抬高的机制是()。
A:由于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产生损伤电流
B:由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产生损伤电流
C:由于透壁心肌缺血,产生损伤电流
D:炎症累及心外膜下浅层心肌,产生损伤电流
E:以上都不对
患者男性,41岁,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电图示窦性停搏,临床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判断窦房结功能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窦房结恢复时间
B:诱发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C: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D:窦房传导时间
E:窦房结不应期
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B: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
C: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
D: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
E: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

患者女性,6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AAI起搏器,下限起搏频率设定为800ms(频率为75次/分)。近来有心悸症状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4-8-19。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心电图上可见长、短两种心房起搏间期,最可能的原因是()。
A:起搏器电池耗竭
B:频率滞后功能
C:感知过度
D:感知不良
E:电极脱位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是()。
A:缩短心房不应期
B:调整滞后功能参数
C: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
D:将起搏器心房感知电极极性设置为双极
E:增加心房起搏脉冲宽度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简单而可行的解决方法是()。
A:更换起搏器
B:关闭频率滞后功能
C:提高感知阈值
D: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
E:重新放置电极
患者男性,48岁,有晕厥史。心电图检查见图3-9-3,应诊断为()。
A:心电图正常
B: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D:房性逸搏心律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下限频率设定为1000ms(频率为60次/分),AV间期设定为200ms,心电图如图4-8-20所示。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心室安全起搏(VSP)的描述,错误的是()。
A:VSP的特征性AV间期为110ms
B:VSP仅在心房起搏事件后启动,心房感知事件不能启动
C:心房起搏脉冲后触发AV间期,包括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及正常感知窗,只有落入正常感知窗的电信号才能触发VSP
D:引发VSP的电信号包括自主心房波、心室波,也可以是肌电信号、电磁干扰信号等
E:VSP可防止心室感知器交叉感知其他电信号而抑制心室起搏脉冲的输出,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图中产生短AV间期的原因是()。
A:心室安全起搏(VSP)
B: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
C: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
D: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
E:起搏器功能障碍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心电图的正确诊断是()。
A:心房感知不良
B:心室感知不良
C:心室起搏功能异常
D:心房感知不良+心室起搏功能异常
E: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
以下不属于普萘洛尔试验禁忌证的是()。
A: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B: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C:房室传导阻滞
D:心电图T波低平
E:支气管哮喘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分级,是指主动脉瓣反流束的近端宽度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的比值为()。
A:<20%
B:>40%
C:25%~46%
D:47%~64%
E:>65%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胸闷1年,平时心电图正常,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至2分钟时,患者即诉胸闷,气短,相应心电图上无ST段改变。因患者要求运动到4分钟时停止运动。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患者运动中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0.15mV,并持续1分钟以上,运动试验结果应报告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假阴性
E:假阳性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则上述运动试验结果应解释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假阴性
E:假阳性
Ⅱ、Ⅲ、aVF导联ST段呈下斜型抬高并缓慢下降,其后T波倒置,心电图如图4-2-6所示,该特殊波称为()。
A:Brugada波
B:BEpsilon波
C:Lambda波
D:Niagara波
E:Osborn波

患者女性,76岁,慢性咳喘33年,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如图3-1-10所示。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
A:动态心电图
B:运动平板试验
C:心肌灌注显像
D:冠状动脉造影
E:超声心动图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心电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A:左心室肥大
B:左后分支阻滞
C:右心室肥大
D: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E:前间壁心肌梗死
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
A:主动脉瓣狭窄
B:肥厚型心肌病
C:严重贫血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二尖瓣狭窄
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
A:V5导联R波增高
B:T波和U波融合
C:U波增高
D: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呈冠状T波
E:V1导联呈QS型
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
A:ST段压低
B: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C:U波倒置
D:ST段抬高
E:原有ST-T异常,心绞痛发作时ST-T正常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有以下作用,但除外()。
A:增加心率
B:加快房室交界区传导
C:缩短不应期
D:延长QT间期
E:心肌收缩力增强
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常规心电图显示Brugada波的患者一定是Brugada综合征
B:常规心电图未发现Brugada波的患者一定不是Brugada综合征
C:有Brugada波的患者发生猝死,不能轻易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
D:Brugada波伴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
E: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以下不属于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的是()。
A: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时间、电压不等的f波
B: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C:心室律不匀齐
D:QRS波群为室上性
E: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
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A:逸搏心率需<45次/分
B: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C:逸搏周期≥2倍PP间期
D:心房率<135次/分
E:心房率>心室率
Ⅱ、Ⅲ、aVF导联ST段呈下斜型抬高并缓慢下降,其后T波倒置()。
A:Brugada波
B:Epsilon波
C:Lambda波
D:Niagara波
E:Osborn波
患者男性,32岁,超声心动图检查为主动脉瓣狭窄,其瓣口面积约0.8cm2,CW测其跨瓣血流速度为3.6m/s,其狭窄程度为()。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无法定量
E:必须测瓣口间距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