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针灸高级职称

除气海、中极、会阴、秩边透水道外,治疗前列腺肥大的主穴是()。
A:阴陵泉、三阴交
B:阴陵泉、尺泽
C:三阴交、列缺
D:水道、水分
E:委阳、三焦俞
患者面部突发疼痛,痛处有灼烧感,痛不可触,烦躁易怒,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案例治疗原则是()。
A:清热降火,通络止痛
B:补气活血,通经止痛
C:清利头窍,通经止痛
D: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E: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案例诊断是()。
A:面痛--气滞血瘀
B:面痛--肝胃火盛
C:面痛--风热证
D:面痛--风寒证
E:以上都不是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案例除主穴外,还应配伍的穴位是()。
A:三阴交、太溪
B:阴陵泉、太冲
C:曲池、尺泽
D:行间、阳陵泉
E:太白、血海
气血两虚,阳气不足多见()。
A:淡红舌
B:红绛舌
C:青紫舌
D:淡白舌
E:舌淡红苔白
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指的是()。
A: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
B:运化无权,纳食不化
C: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
D: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而出血
E:疏泄失常,气机阻滞
治疗肾虚肝亢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足三里、解溪
B:合谷、曲池
C:肾俞、行间
D:风池、外关
E:关元、中极
八脉交会穴中,主治心、胸、胃部疾患的是()。
A:通任脉、阴跷的腧穴
B:通冲脉、阴维的腧穴
C:通带脉、阳跷脉的腧穴
D:通督脉、阳跷的腧穴
E:通冲脉、带脉的腧穴
某男,30岁,体质素弱,近半年来,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佳,倦怠乏力,舌苔薄白,脉弱。治疗应选用()。
A:内关、足三里、中脘、丰隆、阴陵泉
B:内关、足三里、中脘、合谷、内庭
C:内关、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
D: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阳陵泉
E: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患者女,56岁,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悸,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最适宜的方剂是()
A:人参养荣汤
B:血府逐瘀汤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当归四逆汤
下列哪一对穴位不属于八会穴()。
A:章门中脘
B:大杼膈俞
C:太冲合谷
D:绝骨阳陵泉
E:膻中太渊
性微寒的行气药是:()。
A:木香
B:香附
C:沉香
D:薤白
E:枳实
肝火烁肺型咳嗽,针灸时选()。
A:脾俞、肝俞、胆俞、尺泽
B:肺俞、太渊、三阴交、行间
C:心俞、太渊、鱼际、太冲
D:肝俞、太渊、孔最、大椎
E:心俞、肝俞、肾俞、鱼际
治疗癔病气郁化火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内庭
B:行间
C:曲泽
D:大椎
E:支沟
病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此为()。
A:表实热证
B:表实寒证
C:里实热证
D:里实寒证
E:表里实寒证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者宜选用的腧穴是()。
A:大椎
B:丰隆
C:中府
D:足三里
E:太渊
足三阳经的原穴是()。
A:解溪、丘墟、昆仑
B:冲阳、足临泣、光明
C:丘墟、冲阳、京骨
D:解溪、足临泣、京骨
E:陷谷、阳辅、束骨
患者,男,31岁。目赤肿痛,羞明,流泪,伴头痛发热,脉浮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
A:曲池、风池
B:上星、少商
C:行间、侠溪
D:太溪、鱼腰
E:外关、四白
位于耳前的耳门、听宫、听会3穴,其所归属对应的经脉是()
A: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C: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D:胆经、小肠经、三焦经
E: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耳针治疗腰痛可选()。
A:肾
B:脾
C:肾上腺
D:脑
E:神门
治疗颈椎病可采用()。
A:针刺
B:穴位注射
C:皮肤针
D:电针
E:耳针
手足蠕动,瘈疭,五心烦热,脉虚细,属于()。
A:血分证
B:营分证
C:厥阴病证
D:少阴病证
E:气分证
患者女,35岁。咽喉肿痛,高热,口渴,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治疗除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外,宜加用()。
A:风池、外关
B:厉兑、鱼际
C:天枢、支沟
D:列缺、鱼际
E:内庭、太溪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证有哪些()。
A:诸肢节疼痛
B:身体魁赢
C:头眩短气
D:温温欲吐
E:脚肿如脱
不属于针灸治疗放化疗反应主穴的是()。
A:合谷
B:足三里
C:内关
D:膈俞
E:三阴交
治疗肝着使用哪首方剂
A:麻于仁丸
B:旋覆花汤
C:苓桂术甘汤
D:甘姜苓术汤
治疗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神疲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支正
B:天枢
C:足三里
D:风门
E:心俞
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脉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手阳明大肠经
按俞募配穴法,胃病应取()。
A:梁门、胃俞
B:中脘、胃俞
C:中脘、脾俞
D:胃仓、中脘
E:没有
与第4腰椎棘突下相平的腧穴有()
A:腰阳关
B:大肠俞
C:气海俞
D:腰眼
E:命门
治疗腱鞘囊肿下列何法为宜()。
A:周围散刺
B:局部围刺
C:点刺出血
D:灸法
E:循行取穴
牙龈红肿疼痛者,病因是()。
A:胃火亢盛
B:肾火伤络
C:胃阴不足
D:血虚失血
E:疫疠积毒上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