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耳鼻喉科高级职称
患者祝某,男,16岁。肢体多处出现云片状红色皮疹,痒甚,愈搔愈多,伴腹痛;苔薄白,脉浮数。治宜选用()
A:升麻葛根汤
B:消风散
C:柴葛解肌汤
D:大秦艽汤
E:防风通圣散
上述病证经西医诊断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除上肢、腰腿疼痛外,麻木不仁甚感突出,至此,又当在上方基础上加入何药为宜()
A:羌活
B:独活
C:威灵仙
D:桑寄生
E:秦艽
以下哪些选项与肾有关()
A:毛
B:骨
C:主蛰
D:精之处
E:阴中之太阴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以下哪些条文是描述的相似症状()
A:诸胀腹大
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逆冲上
性温具有燥湿与利尿功效的补气药是()
A:人参
B:白术
C:黄芪
D:车前子
E:党参
“风为百病之长”是指()
A:风善行而数变
B:六气皆可化风
C:六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
D:风邪致病发病较急
E:风邪致病发病较快
患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右脉沉迟,左脉弦急,治宜()
A:栝蒌薤白半夏汤
B:栝蒌薤白白酒汤
C:橘枳姜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
E: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共有几对鼻窦:()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E:5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若采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应将面罩内压力应调至
A:0.49~1.47KPa(5~15cmH
2
O)
B:0.67~2.00KPa(5~15cmH
2
O)
C:1~2KPa
D:1.96~2.94KPa(20~30cmH
2
O)
E:2.67~4.00KPa(20~30cmH
2
O)
分布于外耳道前壁的感觉神经是()
A:耳大神经
B:枕小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的耳支
E:下颌神经的耳颞支
据《素问·举痛论》中,九气为病的机理,下列各项除哪项之外属“怒则气逆”的病证()
A:面红目赤
B:口舌生疮
C:呕血
D:飧泄
E:以上都不是
《灵枢·本神》指出,血所舍藏的是()
A:魂
B:意
C:神
D:魄
E:志
下列药物火煅后可以内服的是()
A:龙骨
B:雄黄
C:石决明
D:石膏
E:朱砂
治疗风热,肝热之目赤肿痛的首选药组是()
A:菊花、麻黄
B:薄荷、柴胡
C:桑叶、菊花
D:蝉蜕、牛蒡子
E:蝉蜕、柴胡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下列各项,
不属于
理中丸主治病证的是()
A:胸痹
B:失眠
C:崩漏
D:呕吐
E:小儿慢惊
治疗肺痿的方剂()
A:养阴清肺汤
B:麦门冬汤
C:琼玉膏
D:玉液汤
E:清燥救肺汤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对立制约
E:交感互藏
崩漏的治疗,应本着的原则()
A:治崩三法
B: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C:辨证论治
D:补气摄血
E:或补肾,或扶脾,或疏肝
小柴胡与大柴胡汤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
A:半夏、人参
B:生姜、芍药
C:黄芩、大枣
D:柴胡、甘草
E:黄芩、枳实
方药配伍寓有“通因通用”之意的方剂是()
A:玉女煎
B:清胃散
C:凉膈散
D:芍药汤
E:苇茎汤
刺激壶腹嵴毛细胞可引起()
A:眼震
B:眩晕
C:倾倒
D: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E:颈及肢体张力改变
鹿茸内服的用量是()
A:3~10g
B:1~2g
C:3~5g
D:10~15g
E:15~20g
治疗肾虚而筋骨不健者,宜选用的药物是()
A:鳖甲
B:女贞子
C:黄精
D:穿山甲
E:龟甲
导赤散中的君药为()
A:木通
B:生地
C:淡竹叶
D:甘草梢
E:木通、生地
暑热烦渴,小便短赤,首选()
A:滑石
B:关木通
C:车前子
D:茵陈蒿
E:泽泻
五体痿的病机有()
A:五脏气热
B:肺脏有热
C:阳明气虚,宗筋失润
D:血虚不荣
E:脏气逆乱
槟榔用作杀绦虫时,其用量是()
A:5~10g
B:10~15g
C:15~20g
D:20~30g
E:30~60g
在咽鼓管咽口开放中最重要的肌肉是()
A:鼓膜张肌
B:腭帆提肌
C:镫骨肌
D:腭帆张肌
E:咽鼓管咽肌
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感邪较轻
C: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D: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以上都不是
首页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